详细说明
竹荪栽培技术
为充分利用竹山、果园的荫蔽条件和变废为宝,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山场进行人工栽培竹荪,既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又能解决了菌粮争地矛盾,现将竹荪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人工栽培的竹称品种主要有长裙竹荪、短裙竹荪、红托竹荪和棘托竹荪。
二、栽培季节
竹荪一般播种后60~80天进入菌蕾和子实体发育期,菌球形成需20℃以上的气温。因而,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找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再向前推80天左右即为播种期,福建竹荪播种一般安排在2~3月,高山区根据海拔高度适当延迟,5月开始采收,10月中下旬结束。
三、林地选择
选择4~5年树冠基本郁闭,遮荫度为70-80%,凉爽、湿润、氧气充足的毛竹山或果树园地为栽培场所。要求交通便利,缓坡,靠近水源,雨季不积水,远离污染源,土壤肥沃,质地疏松不易板结。
四、培养料制备
以栽培面积每667m2所需干料计算,需要原料竹屑200kg,粗杂木屑或谷壳1400kg,尿素50kg,碳酸钙或过磷酸钙25kg,石膏50kg,益富源菌菇生态宝1kg,原料建堆时最底层铺谷壳,接着铺竹屑,然后撒上尿素,碳酸钙,石膏粉并浇清水,1公斤益富源菌菇生态宝拌料150~200公斤培养料,菌液需要先加水稀释后边泼洒边拌匀培养料,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0-70%。如此反复,堆3~4层,使堆料高lm左右。以后每10d翻堆1次,共翻3次。翻堆时要求做到上下,里外的料位置互换,使培养料发酵均匀,并散尽培养料中的氨气。
五、整畦与播种
林下仿野生栽培竹荪,根据地形、地势,可采取坑窝式和畦床式。做畦前清除林园内石块及枯枝烂叶,撒上石灰进行消毒灭菌,并将土壤耕深15cm左右。四周开好排水沟,以防雨季积水。畦宽60~70cm,沟宽25~30cm,畦长不限。按畦堆好腐熟的培养料,料厚15~20cm。播种时按横梅花形每隔8~10em播穴,每穴放入菌种35g左右,每667m2用种量700-800袋。播后覆土,土层厚4-5cm,然后再盖1~2cm厚稻草,2天后稻草吸湿变软时再盖地膜。
六、出菇管理
竹荪菌丝既喜湿又怕涝,发菌阶段关键在于控制好培养料及覆土的湿度,一般含水量控制在60-70%之间为宜,实际操作中用手使劲捏料有小水珠挤出即可。林间栽培竹荪,只要场地选择恰当,一般不需搭棚即可遮荫。当气温高于28℃时,要及时揭膜通风、降温;低于17℃时,采取午后揭膜半小时,其它时间盖严以保温。若遇干旱,要及时灌跑马水或喷水。从播种算起,约60天畦面就会长出半粒大小的菌蕾,此时需经常浇水,此阶段若严重缺水,菌蕾会因分化不成而死亡,即使形成菌蕾,也张不了菌裙。菌蕾出现至子实体采收需20-25天,每潮采收结束,应及时清理畦面,铲除表层菌索,并用益富源菌菇生态宝兑水300-500kg喷施,补充营养。
七、采收与加工
1.采收时期
当菌裙完全开张达到最大粗度,产孢体尚未自溶时即可采收,此时竹荪子实体形态完整,菌体洁白,过早或过迟采收均影响竹荪的商品价值。
2.采收方法
采摘时,用一只手扶住菌托,另一支手用小刀将菌托下的菌索切断,轻轻取出,放入篮内。决不能用手扯断。采后及时将菌盖和菌托削除,保留菌裙、菌柄。
3.竹荪加工
竹荪当天采收,当天用机械脱水烘干,烘干采用二次烘干法,隔夜加工会变质。干品反潮力极强,应及时用双层、密封透明的塑料袋包装,并扎牢袋口,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防止受潮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