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邑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精益求精,具备如下业务优势:
  上海西邑电气技术有限公司长期低价销售西门子PLC,200,300,400,1200,西门子PLC附件,西门子电机,西门子人机界面,西门子变频器,西门子数控伺服,西门子总线电缆现货供应,欢迎来电咨询系列产品,折扣低,货期准时,并且备有大量库存. 长期有效
  西门子数控伺服系统:802C S、802D SL、810D DE、820D SL、840C CE、840D DE、840D SL、840Di SL、S120数 控 系 统、数 控 伺 服 驱 动 模 块、控制 模 块、电 源模 块、备 品 备 件 等。
  本公司产品质量按西门子原厂质量标准,产品质保一年,按西门子原厂包装标准,西门子原装 正品,按厂家执行标准,需方收到货后七日内可提出异议!!!
  我们卖的不是价格。卖的是诚信卖的是品质
  联系人  郑鑫  135八五七五四八零三
  PPI电缆属性中的这两项设置与多主站通信功能有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仅通过旧型号的PC/PPI电缆已经不能实现多主站通信,因此这两项设置现在已经没有用处。
  采用新型号电缆,配合Micro/WIN V3.2 SP4以上版本,可以轻松实现多主站通信。因此应当取消上述两项的选择:
  图5. PC/PPI电缆属性
  可以。但是受到老版电缆的限制,不能做多主站编程,也只能用到9.6K和19.2K波特率。
  2.3 PC/PPI电缆引脚定义
  关于PC/PPI电缆的详细情况,请参考相应的《S7-200系统手册》,在附录A中由详细的介绍。这里只提示关于电缆的一些有趣的细节。
  目前销售的RS-232/PPI多主站电缆(6ES7 901-3CB30-0XA0)与以前销售的PC/PPI电缆(6ES7 901-3BF21-0XA0)略有区别,比较如下:
  表1. RS-232/PPI多主站电缆
| RS-485侧插头 | RS-485侧插头引脚定义 | RS-232侧插头引脚定义(本地模式)1 | RS-232侧插头引脚定义(远程模式)1 | 
|---|
| 1 | 未连接 | 数据载波检测(DCD)(不用) | 
|---|
| 2 | 24V返回(RS-485逻辑地) | 接收数据(RD)(从电缆输出) | 接收数据(RD)(输入到电缆) | 
|---|
| 3 | RS-485信号B(RxD/TxD+) | 传送数据(TD)(输入到电缆) | 传送数据(TD)(从电缆输出) | 
|---|
| 4 | RTS(TTL电平) | 数据终端就绪(DTR) | 
|---|
| 5 | 未连接 | 地(RS-232逻辑地) | 地(RS-232逻辑地) | 
|---|
| 6 | 未连接 | 数据设置就绪(DSR) | 
|---|
| 7 | 24V电源 | 发送请求(RTS)(不用) | 发送请求(RTS)(从电缆输出)2 | 
|---|
| 8 | RS-485信号A(RxD/TxD-) | 清除发送(CTS)(不用) | 
|---|
| 9 | 协议选择 | 振铃指示(RI)(不用) | 
|---|
  1. 本地(DCE)与远程(DTE)模式在电缆上用DIP开关6选择,开关位置在“ON”时为DTE模式,在“OFF”时为DCE模式。
  2. 这时RTS信号总是为“ON”
  此电缆的RS-232端,4针和6针始终连通,即DTR/DSR是短接的。
  表2. PC/PPI电缆(3BF21)
| RS-485侧插头 | RS-485侧插头引脚定义 | RS-232侧插头引脚定义(DCE模式)1 | RS-232侧插头引脚定义(DTE模式)1 | 
|---|
| 1 | 插头外壳(PE) | 数据载波检测(DCD)(不用) | 
|---|
| 2 | 24V返回(RS-485逻辑地) | 接收数据(RD)(从电缆输出) | 接收数据(RD)(输入到电缆) | 
|---|
| 3 | RS-485信号B(RxD/TxD+) | 传送数据(TD)(输入到电缆) | 传送数据(TD)(从电缆输出) | 
|---|
| 4 | RTS(TTL电平) | 数据终端就绪(DTR)(不用) | 
|---|
| 5 |  | 地(RS-232逻辑地) | 地(RS-232逻辑地) | 
|---|
| 6 | 未连接 | 数据设置就绪(DSR)(不用) | 
|---|
| 7 | 24V电源 | 发送请求(RTS)(不用) | 发送请求(RTS)(从电缆输出)2 | 
|---|
| 8 | RS-485信号A(RxD/TxD-) | 清除发送(CTS)(不用) | 
|---|
| 9 | 协议选择 | 振铃指示(RI)(不用) | 
|---|
  1. DCE与DTE模式在电缆上用DIP开关5选择,开关位置在“ON”时为DTE模式,在“OFF”时为DCE模式。
  2. RTS信号可以用DIP开关6在两种状态间选择:开关为“ON”时为“发送 时为1 ”;开关为“OFF”时为 “总是为1”。
  上述的“本地”模式相当于“DCE”模式;“远程”模式相当于“DTE”模式。
  所谓DTE和DCE是RS-232通信中的一对设备,参见PC/PPI电缆的DTE/DCE设置。
  2.4 PC/PPI电缆与CPU连接
  以RS232/PPI电缆为例:
  第一步:打开Communications(通信)界面
  在Micro/WIN主界面的左侧浏览条中用鼠标单击Communications(通信)图标;或者在指令树、View菜单中打开通信设置界面:
  图6. 通信设置界面
  图中:
  通信设置区
  Local(本地)显示的是运行Micro/WIN的编程器(PC机)的网络地址。默认的地址为0。
  使用Remote(远程)下拉选择框可以选取试图连通的远程CPU地址。缺省的地址为2。
  选中此项可以使通信设置与项目文件一起保存
  显示电缆的属性,以及连接的PC机通信口
  本地(编程器)当前的通信速率
  选中此项会在刷新时分别用多种波特率寻找网络上的通信接点
  显示当前使用的通信设备,鼠标双击可以打开Set PG/PC Interface界面,设置本地通信属性
  鼠标双击可以开始刷新网络地址,寻找通信站点
  第二步:设置PC/PPI电缆属性
  鼠标双击图1中的f.图标,打开Set PG/PC Interface界面,检查编程通信设备。如果型号不符合,请重新选择。用鼠标单击“Properties...”按钮,打开PC/PPI电缆的属性设置界面:
  图7. PC/PPI电缆属性
  在PPI选项卡中:
  设置Micro/WIN的本地地址
  设置通信设置超时时间
  这两项是附加设置,如果使用智能多主站电缆和Micro/WIN V3.2 SP4以上版,不必选中
  本地通信速率设置
  本地设置的最高站址
  通信参数设置
  第三步:检查本地计算机通信口设置
  在Local Connection(本地连接)选项卡中:
  图8. 选择本地通信口
  1.1 最大I/O扩展能力
  S7-200的最大I/O能力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这些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制约,必须综合考虑:
  1.
  CPU 的输入/输出过程变量映像区大小:
  128 DI/128 DO;16 AI/16 AO(CPU 221/222);32 AI/32 AO(CPU 224 以上)
  2.
  CPU本体的I/O点数:
  CPU221(6DI/4DO);CPU222(8DI/6DO);CPU224/CPU224 XP(14DI/10DO);CPU226(24DI/16D)
  3.
  CPU带扩展模块的数目
  4.
  CPU的5VDC电源是否满足所有扩展模块的需要
  5.
  CPU所带智能模块对I/O地址的占用
  注意
  智能模块(如EM277、CP243-1)占用扩展模块的数量。这就意味着如果用了这些模块,则相应的I/O扩展模块的数量就要减少。
  详情可参考《S7-200系统手册》、《S7-200产品目录》。
  表. S7-200 最大 I/O (纯 I/O 模块时)
| 模块 | 5 V电源/mA | DI | DO | AI | AO | 
| CPU 221 | 不能扩展 | 
|  |  | CPU | 340 | 8 | 6 |  |  | 
| CPU 222 | Max.DI/DO | 1 x EM 223 32 DI/32 DO1 x EM 223 8 DI/8 DODC/DC | - 320 | 40 | 40 |  |  | 
| 1 x EM 223 32 DI/32 DO1 x EM 223 8 DI/8 DODC/Relay | - 285 |  |  | 
| 总计 | > 0 | 48 | 46 |  |  | 
| Max.AI | CPU | 340 | 8 | 6 |  |  | 
| 2 x EM 235 4 AI/1 AO | - 60 |  |  | 8 | 2 | 
| 总计 | > 0 | 8 | 6 | 8 | 2 | 
| Max.AO | CPU | 340 | 8 | 6 |  |  | 
| 2 x EM 232 2AO | - 40 |  |  | 0 | 4 | 
| 总计 | > 0 | 8 | 6 | 0 | 4 | 
| CPU 224/224 XP | Max.DI/RelayOUT | CPU | 660 | 14 | 10 |  |  | 
| 3 x EM 223 32 DI/32 DO | - 615 | 96 | 96 |  |  | 
| 1 x EM 223 4 DI/4 DO | - 40 | 4 | 4 |  |  | 
| 总计 | > 0 | 114 | 110 |  |  | 
| Max.DI/DCOUT | CPU | 660 | 14 | 10 |  |  | 
| 2 x EM 223 32 DI/32 DO | - 480 | 64 | 64 |  |  | 
| 1 x EM 223 16 DI/16 DO | - 150 | 16 | 16 |  |  | 
| 总计 | > 0 | 94 | 90 |  |  | 
| CPU 226 | Max.DI/RelayOUT | CPU | 1000 | 24 | 16 |  |  | 
| 3 x EM 223 32 DI/32 DO | - 615 | 96 | 96 |  |  | 
| 1 x EM 223 16 DI/16 DO | - 150 | 16 | 16 |  |  | 
| 总计 | > 0 | 128 | 128 |  |  | 
| Max.DI/DCOUT | CPU | 1000 | 24 | 16 |  |  | 
| 3 x EM 223 32 DI/32 DO | - 720 | 96 | 96 |  |  | 
| 1 x EM 223 16 DI/16 DO | - 160 | 16 | 16 |  |  | 
| 总计 | > 0 | 128 | 128 |  |  | 
| CPU 224/(CPU 226) | Max.AI | CPU | > 660 | 14 (24) | 10 (16) |  |  | 
| 7 x EM 235 4 AI/1 AO | - 210 |  |  | 281 | 72 | 
| 总计 | > 0 | 14 (24) | 10 (16) | 281 | 72 | 
| Max.AO | CPU | > 660 | 14 (24) | 10 (16) |  |  | 
| 7 x EM 232 2 AO | - 140 |  |  | 0 | 143 | 
| 总计 | > 0 | 14 (24) | 10 (16) | 0 | 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