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ES7414-3XM07-0AB0SIMATIC S7-400,CPU 414-3 中央处理器,带: 内存 4 MB, (2 MB 代码,2 MB 数据), 1. 接口 MPI/DP 12 MBIT/S, 第 2 个 PROFIBUS DP 接口, 第 3 个 SS IFM 模块接口,可插拔 | 
  联系人  郑鑫  135八五七五四八零三
  1. 本例功能介绍
  由于CPU 的数据容量有限,可以把CPU 的数据存放于MMC 中,并对其中数据进行读写操作,典型应用为数据配方功能,这些数据可以只存于 MMC (Load Memory) 中,而不占CPU 的容量(Working Memory),当需要使用时可通过程序读写。注意 MMC 的存储次数为100000 次。
  2. 示例系统的体系结构
  图 0 本例中选用一个S7-300 CPU314C-2DP, 并插入MMC 卡
  3. 本例需要的设备
  A. 需要软件
  STEP7 V5.2或以上版本
  B. 需要硬件
  1. 一个S7-300 CPU314C-2DP
  2. 带有CP5611 的 Field PG 710
  3. 512K MMC 卡
  4. 只在MMC 中创建数据块
  4.1 方法1:在STEP7 中手动创建只存于MMC 的数据块
  打开STEP7,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在“BLOCKS”插入数据块,例如DB1,点右键打开属性窗口,选择“Unlinked” ,这样DB1 将只存于MMC 中。
  图 1
  4.2 方法2: 在程序中创建只存于MMC 的数据块
  在OB1 中调用SFC82
  图 2
  这样M0.1 为1 时,将在MMC 中创建DB2,3,4,5,6。每个DB 块容量为16K ,当MW4 等于5 时,完成创建工作,用户应复位M0.1。
  图 3
  5. 读写MMC 的数据
  5.1 写数据到MMC 卡中,调用SFC84
  图 4
  M0.2 为1 时,CPU 中的数据源DB10.DBB0~9 10 个字节将写到已经在MMC 中创建好的DB2.DBB0~9 中, M1.2 为1 MW6 为W#16#7002 时,用户将复位M0.2 。
  5.2 读MMC 中的数据到CPU 中,调用SFC83
  图 5
  M0.3 为1 时,MMC 卡中的数据源DB2.DBB0~9 10 个字节将读到CPU DB10.DBB10~19 中,M1.3 为1,MW8 为W#16#7002 时,用户将复位M0.3。西门子今日在北京举办工业网络专家计划发布仪式,同时宣布对外招募工业网络专家合作伙伴。通过这一计划,西门子希望携手合作伙伴构建数字化时代的工业通讯网络生态系统,为业内专家提供完整的工业通讯网络培训和认证体系,全面提升中国工业网络行业的整体实力,从而具备为各领域客户量身打造工业通讯网络的强大能力,助推数字化转型的落地。
  面向未来的工业通讯网络是打造数字化工厂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数字化时代的通讯网络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还要实现信息技术(IT)与制造技术(OT)网络的融合,更长远的目标还包括与云的连接并对之进行监控。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目标需要专业能力来支持,需要经过详细的规划与分析、通过定制化的设计方案确保技术与企业的信息环境实现安全和可靠的对接。“西门子凭借在工业网络规划、设计和实施方面数十年的丰富经验,在提供定制化工业通信网络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乃至全面的设计与实施支持同时,确保了工业通信网络与企业IT系统的连接能够满足未来不断变化的需求。”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过程工业与驱动集团副总裁、过程自动化部总经理姚峻表示。“工业网络专家计划的开展将构建起一个工业通讯领域的专家社群,从而提升国内工业通讯领域的整体能力,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铺平通讯之路。”
  工业网络专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网络专家国际认证培训项目。该培训项目内容涵盖工业网络相关领域的专家级的专业知识,如包括交换、路由、安全和无线通讯在内的工业通讯技术,以及工业通讯网络作为自动化技术如何与IT接口等。这也是目前工业通讯领域内最为完整和系统的国际化培训与认证体系,能够提供层级式的认证培训。西门子目前已经在中国部署并开放了直至工业网络专业认证(CPIN)一级的专家培训认证课程服务。
  西门子在工业通讯领域已经有数十年的经验,早在1985年就开始提供工业以太网解决方案。西门子工业通讯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贯穿工厂自动化局域网通讯、无线远程通讯,并可跨越广域网和Internet,打造直至云端的完整数据通道,并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持续拓展。在今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西门子将新的通讯技术列为数字化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西门子将基于时间敏感型联网(TSN)来强化工业通讯,计划年内推出第一批相关产品,如具有TSN功能的网络组件、通信处理器、软件和网络管理系统等。今年三月,西门子收购工业实时定位系统(RTLS)的供应商Agilion GmbH公司,强化了其实时定位技术,为客户实现实时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可能。此外,西门子还推出了Ruggedcom RX1400 CloudConnect多服务平台,可接入云端实现边缘计算功能。
  2018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决赛颁奖仪式今天在北京化工大学举行,这也是自2006年以来举办的第12届“西门子杯”赛事。在闭幕式上,西门子还联合大赛组委会以及工业界与教育界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了“智能制造新工程师校企联盟”,并首次发布“新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作为西门子推进中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诸多举措之一,十二年来西门子通过支持这一工业教育领域的顶尖赛事,将德国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引入中国,大力推动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为中国工业输送了数万名各类工程科技专业优秀后备人才。
  “人才是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集团副总裁兼工厂自动化部总经理卫岳歌(Joerg Westerholt)表示,“西门子植根中国146年,在校企合作、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数十年的经验。未来,我们将持续以包括支持‘西门子杯’赛事在内的多种形式,致力于中国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
  此次,西门子参与联合发起的“智能制造新工程师校企联盟”,通过建立校企之间技术交流的平台,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促使学校能够根据工业界对工程师的需求培养人才,实现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为中国智造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根据智能制造时代工程人才需求现状,“智能制造新工程师校企联盟”同时提出了“新工程师”的理念,鼓励培养具备技术、管理、商业、人文四个方面的能力,并具备跨专业、跨学科综合竞争力的新工程师,推动中国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
  作为教育部与西门子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下的一项国家级赛事,“西门子杯” 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门子和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联合主办,旨在培养与选拔发展智能制造所需技术及创新人才。自2006年首次举办以来,赛事共吸引了超过40000名学生参赛,参赛学校超过600所,占全国理工科院校的80%,已经为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输送了数万名优秀的创新型工程人才。今年,历经全国14个分赛区的层层选拔,最终300余只参赛队共计1000余名师生进入总决赛,进行8大赛项的角逐。随着技术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大赛在赛项设置、赛事细则、相关培训等方面也会有所调整,例如,在工程类赛项中着重培养学生在工程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工程实施,以及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系统优化的能力;在研发类赛项中培养学生对工业领域的软硬件产品和应用的全过程设计与制造能力,包括创意、设计、建模、仿真、原型到量产的全过程设计与制作。
  自2005年起,西门子开始在中国推广西门子教育合作项目,以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推进中国工程人才的培养。2011年2月西门子首次与教育部签订《教育合作备忘录》,第一个五年里西门子在中国的教育领域累计投入现金、设备等约合人民币7.11亿元。2016年5月,西门子与教育部签订了新一轮《教育合作备忘录》,在中德合作的框架下为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培养创新型人才。截止2017年,西门子已先后与院校合作在全国建成超过350个实验室,培训了3500多名参与一线教学的教师,编写出版了50多部工程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