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一)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交通运输业投入的加大,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交通体系,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到2008年底,交通基础网络达到399.22万公里。其中,公路里程373.02万公里,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超过7%,高速公路6.03万公里:铁路约7.9万公里,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5%左右:内河航道达到13.3万公里:港口泊位3.53万个,与2000年相比,深水泊位新增300多个;管道里程5万公里,比2000年增长98%:机场达到158个,比2000年增加了37个。我国交通运输已进入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发展阶段。到2008年底,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44.5亿吨,比2000年增长30%;货物周转量83600亿吨公里。我国运输总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规模迅速扩大,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整体结构明显改善。电气化铁路、高速公路、远洋船队等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并跃居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交通运输在一些重要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交通运输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交通运输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出台了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价格听证制度得到推广。目前除国家铁路运输价格仍实行国家定价外,其他方式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指导与市场相结合的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多个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初步形成。
四)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随着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改善。以铁路提速和公路便捷、高效为目标的货物运输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货物运输代理、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快递业务和信息服务等运输服务方式发展迅速,货物运输及时性和延展性有所提高。
三、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与重点 建设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运输体系,提高运输效率,是我国资源供给条件和实现运输一体化、降低运输成本的客观要求,也是交通运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的,以高速化和智能化为目标的新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成为世界交通强国和运输大国。
交通科学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交通运输技术装备、运输组织与运输管理,进人世界先进水平行列。铁路(含高速铁路)成为***发达的系统,公路及其运输系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航空运输成为***大的市场之一,水运成为世界航运强国。 最近一个时期,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重点集中在综合运输通道与枢纽、能源运输系统
、集装箱运输系统、城市群及特大城市交通、农村交通、交通科技进步与信息化、运输服务等方面。 各交通方式的主要重点是:1.铁路方面要加快客运专线建设及重点线路扩能改造,实现客货分运,客运专线营运里程达到7000公里,以货运为主的线路达到10000公里。2.公路方面要贯通“五射两纵七横”14条线路,
总体上实现“东网、中联、西通”的目标。同时,全面建成西部开发8条公路干线。3.水运方面要提高长江、珠江水系骨干航道通航等级,加强港口主枢纽和主要城市客货运中心建设。其中港口要重点建设上海、宁波等大型集装箱码头,曹妃甸、秦皇岛等煤炭装船码头,大连、青岛等20万吨级以上原油接卸码头
,连云港、防城港20万吨级以上矿石码头。4.民航方面要大规模增加区域间干线航路容量,加快大中型枢纽机场建设。5.显著提升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陆海空综合性货运枢纽功能。 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对物流的影响 (一)效率与水平不断提高,运输方式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
一体化运输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改善运输服务质量、提高运输效率的突破口。因此,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和运输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物流服务向集约化、规范化方向的发展将不断加快,物流f运输1的组织效率与水平会不断提高,运输与物流成本会不断降低,运输方式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
(二)公路网络的完善将提高现代物流效率 现代物流要实现最佳的价值效能,就要使物流运作过程更加通畅迅速。对于公路而言,就是要完善网络,减少断头路,为物流企业提供最佳的运输路线,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使物流运输过程达到最佳运输效果。 (三)铁路发展会改变物流发展结构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会直接释放既有的线路货运能力,使其基本成为货运专线。铁路新线建成后将极大提高我国运输系统的总体能力,提升整个铁路的能力、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