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郑州瓷器修复
一直以来,古陶瓷修复是文物修复界首推难度最大,品质要求最高的一门技艺,专业人士却极度匮乏。
古瓷修复是一项综合造型、雕塑、色彩、书法、绘画、化工等的特殊艺术创作。古陶瓷修复必须一件一件精雕细琢,一条看似简单的青花线条,在修复过程中仍然要做到“色分五彩”。修复一件瓷器一般需要几周、几个月,有的甚至需要两三年。
修复古瓷除了要做到“修旧如旧、最小干预”,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可逆修复。目前使用的黏合剂、补缺材料未必经得起时间考验,未来如果有更纯熟的材料出现,还可以拆了重修。“就是给后人留一条路子。”
古陶瓷修复技艺其实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技艺,《景德镇陶录》中就记载了景德镇陶工粘合碗盏的方法。“粘碗盏法,用未蒸熟面筋入筛,净细石灰少许,杵数百下,忽化开入水,以之粘定缚牢,阴干。自不脱,胜于钉钳。但不可水内久浸。又凡瓷器破损,或用糯米粥和鸡子清,研极胶粘,入粉少许,再研,以粘瓷损处。”这也许是最早的关于陶瓷修复的记载了。
现代古陶瓷修复的类型主要有:考古修复、博物馆展览修复、商业修复这三种类型。考古修复和博物馆展览修复都要求在修复过程中无损伤修复,还原陶瓷本来的面目,达到修旧如旧的标准。考古研究修复可以说是三种修复类型中最容易的,只需要把古陶瓷破碎的部分拼接粘牢,将缺少的部分用石膏补上,打磨修型,恢复原样即可。商业修复则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如修复水平不到,则不利于展览和交易,如修“过”了,则很容易修旧如新,造成文物破坏。目前社会上的修复还是以博物馆展览修复为多。
广州弘粹文化艺术品修复中心遵循艺术品的保护和修复要符合艺术品本身的特性,尊重艺术品本身的规律。前人说“纸寿千年,绢寿五百”,这也是纸、绢在保存方法得当、保存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够达到的。而对于那些保存方法不当,或者保存环境恶劣的纸、绢来说,千年、百年只能是幻想了。符合艺术品本身的特性,尊重艺术品本身的规律就是说要根据艺术品的材质、体积等来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和保存环境。比如,有些艺术品的材质怕曝晒、高温,而有些艺术品的材质怕潮湿等等。只有符合艺术品本身的特性、尊重艺术品本身的规律的保护,才能够让艺术品更长久、更完整地保存下来。 我们弘粹古文物修复中心也极力推崇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女士就首次提出了“故宫文物医院”的理念并付诸实践。宋老师认为,文物破损就像人生病了一样,人生病了就要看病,那么文物破损了也要“看病”。故宫文物医院给文物看病的方法有两种:中医和西医。“中医”就是中国传统修复文物的方法,主要靠一些老师傅教给学徒。“西医”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修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物保护和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