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8 16:31
据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4月份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指数为145.86点,环比增长60.23%,同比下跌11.16%。4月份交易量为5122件(套),环比增长78.22%,同比下跌59.81%;交易额为9615.21万元,环比增长199.04%,同比下跌96.56%。
全国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向好发展,受此积极影响,各个拍行的常规性上拍工作逐步开始启动,但仍以在线交易方式为主,故而中高端拍品上拍与成交数量仍然同比骤降,环比各价位的拍品成交量大幅提升,相应地本月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指数的同比有所下降,环比有所上升。随着大部分拍行复工脚步的加快,本月的交易额环比增速明显,交易额的涨幅也大大提升。随着拍品质量的回升,本月成交价在10万元以上的拍品数量为174件(套),同比增长了6.9倍,占该月总成交额的49.6%,为市场的向好发展增加了动力。
中国经济数据
4月份CPI为103.30,环比下降0.90%,同比上涨3.30%。自2月份以来,CPI同比涨幅持续回落,随着疫情影响减弱、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恢复,全年CPI同比涨幅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食品价格是影响4月份CPI变动的主因。自2月份以来,我国强化猪肉保供稳价,强化粮油市场供应,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疫情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是短期的,我国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仍然坚实。
本月我国M1存量为57.02万亿,环比下跌0.85%,同比增长5.50%。M2存量为209.35万亿,环比上涨0.61%,同比增长11.10%。为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金融逆周期调控力度大幅增强,信贷投放速度明显加快。整体来看,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精准的金融服务。
本月上证指数为2860.08,环比增长3.99%,同比下跌7.09%,股票收益率止跌回升,资金流向股市的趋势开始显现,上证指数与中国文物艺术品价格指数呈现正相关。
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地区分布比例
4月份,京津冀地区中国文物艺术品成交量为1903件(套),交易额为3689万元;长三角地区交易量为2121件(套),交易额为3941万元;港澳台地区成交量为917件(套),交易额为1848万元;其他地区交易量为171件(套),交易额为128万元;中西部地区成交量为10件(套),交易额为6万元;珠三角地区未有交易。
交易量
从交易量来看,本月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主要集中于长三角、京津冀和港澳台地区。交易量位列第一的长三角地区,以杭州、上海和南京为中心;京津冀地区交易量位居第二,主要在北京成交;港澳台地区的成交量以香港占据最多,排名第三;其他地区的交易量位居第四,全部在福建省成交;中西部地区有少量零星交易,交易主要在太原和成都两市。
交易额
从交易额来看,本月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港澳地区、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交易额渐次降低。其中,长三角地区市场再次领跑全国,热度高于其他几个地区。长三角地区交易额继续走高原因在于一些大中型拍卖公司不断发掘市场潜力、从拍品质量上严格把关,尤其是成交价在10万元以上的拍品成交引人注目。在全国该月成交价在10万元以上的拍品中,有41.2%的成交量由长三角地区贡献,占据全国该价位总成交额的53.3%。从文物艺术品的交易平均单价来看,港澳台地区以2.02万元/件(套)位居第一;京津冀地区以1.93万元/件(套)位列第二;长三角地区的平均单价为1.86万元/件(套),居于第三的位置。其他地区和中西地区的平均单价分别为0.75万元/件(套)与0.60万元/件(套)。港澳台地区拍品的平均单价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在台北和香港地区的国际拍行以瓷玉杂项为主打,成交价在万元以上的拍品有233件(套),占该地区总成交额的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