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全自动组装机又称自动装配机、全自动组装机、全自动装配机。是指将若干个产品零件通过自动整列排序、抓取、移动、放置、施力、紧配、卡扣、锁螺丝、点胶、铆合、焊接、检测等方式组合到一起,得到符合预定精度及功能的成品(半成品)的智能化自动机器。【了解更多关于插头自动组装的资料,请查看自动组装机视频或者来电免费索取,谢谢!】
机器特点:
1. 机器性价比高,一年可收回机器成本。
2. 可同时组装多工序、多品种零部件,可代替多名人工。
3. 人工只需补充零件物料,机器自动依次完成各工序组装,并机器自动下料。
4. 根据产品组装要求,可配置工业机器人、图像视觉、精密检测等单元。
5. 自动化程度高,采用日本可编程控制器控制。
6. 高集成度,可搭载锁螺丝、焊锡、点胶、搬运、装配等多种组装工作。
7. 机器配备各类检测、报警、计数等功能。
8. 高稳定性和耐久性,电、气系统全采用原装进口部件。
9. 品质值得信赖,专业工程师根据产品个性化设计、调试,专人售后服务。
10. 高效率、高稳定性、高品质,实现组装作业高智能、无人化操作。
40 (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 --CNC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出现为实现更高级别的制造自动化系统扫清了技术障碍。 第三个阶段:从 1 96 7年到20世纪 80年代中期,是以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胜制造自动化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的时期。 1967 年英国的 M 成沦几公司研制成劝封算机控制 6 台数控机床的可变制造系统,这个系统被称为最早的柔性制造系统子它的出现成功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复杂零件生产的自动化及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问题。同一年,美国的 Sundstand公司和日本国铁大宫工厂也相继研制成功计算机控制的数控系统。 1969 年日本研制出按成组加工原则的IKEGAII 可变加工系统, 1969 年美国又研制出工业机器人操作的焊接自动线。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70 年代初出现了小型制造自动化系统即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到目前仍是制造自动化的最高级型式,即自动化程序最高并且实用的系统。 1980年日本建成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无人化机械制造厂--富士工厂。从毛坯及外构件入库、搬运、加工、成品入库等除装配以外的其它工序均实现完全自动化。 20世纪80年代初期还搞了一个由机器人进行装配的全自动化电机制造厂加分个规模琵大的利用激光加工的综合柔性制造系统。需要指出的是,位种无人自动化工厂的努力却是不成劝的,原因并不在技术,而主要在于它的经济性太差,并忽视了人在制造系统中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