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华南区域市场总监:魏经理
市场不缺资金、只缺高端艺术品!
将军罐,—种罐式,是佛教僧侣盛敛骨灰的器物。因宝珠顶盖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
将军罐的器型出现于明末,明末的将军罐,器型较为矮、拙。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浑圆,器型高大。康熙年制,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由于将军罐的造型受人喜爱,因此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地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缛,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全面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百姓的认同。
康熙五彩组合陈设花瓶由将军罐三件、花觚二件组成。将军罐体呈直口,长颈,溜肩,鼓腹,敛胫近底处略外撇。浅圆圈足内移,无釉涩胎光滑。圆鼓折沿形盖颇似将军的帽子,顶塑一蹲踞式雄狮钮,白釉莹润,玉质感强,狮形活泼,栩栩如生。一只为正面狮形,另二分别是左顾右盼的回首状狮形。造型轻盈而不失稳重,体态修长而颇具风雅。花觚造型仿自商周时期的青铜觚,觚口外撇呈大喇叭形。古朴端庄而厚实,颇具典雅的儒风。
将军罐及花觚的胎质坚致细腻,胎色洁白润滑。通体满施白釉,釉质晶莹滋润。除将军罐的颈部纹饰是比较简略的通景式山水图外,将军罐及花觚的主题纹样题材均是取自于古代传奇神话鬼魔小说,如有《东游记》第三十八回中的“钟离医疾调兵”、《三国演义》第五回中的“三英战吕布”、第十八回中的“陆逊被困八阵图”和《王羲之爱鹅》等。各幅画面自成一体,应是画
将军罐
匠根据市场需要而选用的。场面气氛紧张激战,骏马驰骋疆场,战旗飞扬,将士斗志昂扬。罐的颈肩部及觚的鼓腹上下沿以锦地纹相隔。画面装饰以绿色釉彩为主,描绘笔法粗犷中微见细腻。人物形象刻画逼真,山石轮廓描绘粗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