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标签检验依据概述
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如同食品的一个窗口,消费者通过标签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食品标签具有引导、指导消费者选购食品,促进销售,向消费者承诺,向监督机构提供监督检查依据,维护食品制造者的合法权益等作用。
目前,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的主要依据是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它是GB7718-1994的修订版,200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相配套的食品标准系列还有GB10344-2005《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GB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分别用于预包装饮料酒标签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制定和检验。
今年下半年,天然气重卡率先迈入了国六阶段,作为践行绿色出行和蓝天保卫战的先行者,重汽强势推出了豪沃T7H国六LNG牵引车,以极具燃气经济性的NG车型打造更卓越的国六体验。豪沃T7H国六LNG牵引车更环保、更节能、更绿色动力MT13国六燃气发动机动力区间覆盖4-52马力,输出扭矩达24Nm,适应各类运输工况的需求;发动机经济转速范围更宽,覆盖1-14r/m,气耗更低,换油里程5万公里,百公里气耗28-32kg,省到就是赚到;匹配先进的CFV持续流燃气供给系统+集成式稳压器,运行稳定,喷射量,发动机B1寿命达到15万公里,让卡友实现无忧驾驶。
2
进口食品标签的标注要点
食品标签标准的内容包括强制标示内容和非强制标示内容。通常一份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体现的信息有: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的定量标示、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原产国、经销者的名称及地址、日期标示和贮藏说明、产品标准号、辐照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等方面的强制标示要求。非强制标示内容包括批号、食用方法、营养标签等。
强制标示内容在标签中一定要标注,并且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的要求,否则可判定为该食品标签不合格。因此,对食品标签中各强制标示内容要特别关注,各标注项标注的要点如下:
1.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真实反应食品属性,标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否则可判定该食品标签不合格。
2.配料清单。
配料清单应以“配料”或“配料表”作标题,配料表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时所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
3.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
应依据法定计量单位(升/毫升,克/千克)标示食品的净含量。
4.原产国与经销者的名称及地址。
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的国名或地区区名(指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在我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
食堂建设过程中,谭旭光多次到重汽章丘工业园施工现场,实地查看项目规划,了解并督促项目进度,并以军令状方式要求济南地区5个职工食堂保质按期完成,让职工尽快享受到企业的关心关爱。自4月1日接到军令状后,本着特事特办的要求,重汽技改基建部联合各有关单位时间成立联合管理小组,紧锣密鼓地进行方案设计、环保备案、能耗测定、招标组织各单位积极践行一天当两天半用的理念,创新思路,优化流程,科学组织,从审批、动工、主体建设、内部装修等,不讲理由,不讲条件,把好关键节点、控制环节,倒排工期,挂图;施工团队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克服重重困难,特别是因台风利奇马带来的暴雨或特大暴雨影响,保质保量赶工期;监理、项目管理等人员驻场监造,24小时轮流盯紧施工进度,坚持有问题不过夜,哪个地方遇到问题当天必须解决。
5.日期标示和贮藏说明。
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和保质期应清晰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应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标示日期。
3
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中常见的不合格项及分析
1.品名不能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
属性指事物(实体)本身固有的性质。食品的品名要求直接反应食品的真实属性。例如饮料、啤酒、咖啡、饼干等,观其名即可知道其属性。但有些进口食品标签的品名却不能或很难反应其本质属性,如马来西亚进口的“白摩卡”,很难让人正确理解为一种咖啡。“金翡翠”更不知其为月饼。
2.中外文未一一对应。
中外文对应是《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在实际的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日常检验中,常发现中外文未一一对应,多为中文标签对原外文标签内容的错译和漏译。例如食用方法翻译后的中文与外文不一致,如外文标示每日1-2片,中文标签标示每日2次,每次1粒。另外,在中文的配料清单中省略了外文中的大部分配料也是标签中外文不对应的常见问题。
3.外来音译的不规范。
对于进口食品,品名标签检验不合格多缘于外来音译导致的不合格,诸如“维他命”、“XO”等,而非标注“维生素”、“白兰地XO”等规范性用语。
4.字体不符合要求。
①标签文字使用。标签文字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基本要求“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内容应使用规范的汉字”。此类问题多发现在从台湾进口的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如营养标示为“營養”、热量标示为“熱量”、“酿造”标示为“釀造”。
②外文字体大于中文字体。有的标签使用的外文字体大于中文字体,不符合标准的基本要求“所有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5.配料标示不合格。
①标题不规范。在进口食品标签的配料清单中,常检验出配料的标题五花八门,有的标题为“材料”、有的为“成分”等,不符合标准要求用“配料”、“配料表”作标题。
②配料表未按照加入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排列。我国食品标签要求配料按照加入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排列,而很多的进口食品标签仅将配料罗列出来,未进行递减顺序的排列。如饼干制品一般最多的配料是“小麦粉”而非“白砂糖”、“植物油”等。
6.净含量标示不合格。
在日常检验中,净含量标示不符合是标签检验的主要不合格项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计量单位引用不准确。标签对净含量的要求是“净含量的标示由净含量、数量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液态食品计量单位用L(l)(升)、mL(ml) (毫升);固态食品计量单位用g(克)、kg(千克)表示。在检验中检验检疫人员常发现胶囊或含片等质量小的固态食品,大部分企业用mg(毫克)作为计量单位而被判为不合格。
②净含量标示的不符合项还体现在净含量与食品名称未排在包装物或容器的同一展示版面。
③容器中含有固、液两种物质的食品,仅标示净含量,未标示固形物的含量或百分比。如梨罐头,仅标示总的净含量,未标示梨块的含量。
7.日期标示不合格。
8.原产国未标示。
在进口食品标签检验中,偶尔也会发现中文标签未标示原产国,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进口企业认为标示了进口经销商即可,忽视了原产国的标示。
此番如果阿里顺利上市,将有助阿里在IPO集资额领域继续。与此同时,阿里香港上市,为香港市场再度注入新经济血液,对香港资本市场有正面积极的作用。未来也能够进一步吸引布局新经济和互联网的资金投资港股。温天纳说,阿里上市也会增强香港科技股的估值示范效果,有利未来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寻找到更为具有代表性的估值参考。市场人士表示,继小米集团和美团点评之后,阿里也将纳入港通股,成为内地投资者的重要投资标的之一,强化内地投资者及企业对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和融资中心的认同,鼓励更多内地企业及投资者利用港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