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标签检验依据概述
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如同食品的一个窗口,消费者通过标签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食品标签具有引导、指导消费者选购食品,促进销售,向消费者承诺,向监督机构提供监督检查依据,维护食品制造者的合法权益等作用。
目前,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的主要依据是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它是GB7718-1994的修订版,200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与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相配套的食品标准系列还有GB10344-2005《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GB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分别用于预包装饮料酒标签和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制定和检验。
京东冷链早在215年开始涉足大闸蟹产地项目,并于216年推出协同仓这一创新仓储模式。针对大闸蟹这样生命周期短的商品,今年京东冷链也将充分发挥智能科技的巨大效能,加速订单流转;同时借助自主研发的智能温度监控平台,商家可在后台查看大闸蟹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环节的温度反馈和实时位置,确保温度可控、品质可控。随着生鲜电商的壮大,生鲜配送平台的冷链物流发展趋势有哪些?冷链物流的温区将会越来越精细化从产地预冷、自动化冷库贮藏、全程冷链运输到末端配送的冷链配送全过程中,每一个过程都要通过不同的温区保存好生鲜产品。
2
进口食品标签的标注要点
食品标签标准的内容包括强制标示内容和非强制标示内容。通常一份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体现的信息有: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的定量标示、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原产国、经销者的名称及地址、日期标示和贮藏说明、产品标准号、辐照食品和转基因食品等方面的强制标示要求。非强制标示内容包括批号、食用方法、营养标签等。
强制标示内容在标签中一定要标注,并且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的要求,否则可判定为该食品标签不合格。因此,对食品标签中各强制标示内容要特别关注,各标注项标注的要点如下:
1.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真实反应食品属性,标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否则可判定该食品标签不合格。
2.配料清单。
配料清单应以“配料”或“配料表”作标题,配料表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时所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
3.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
应依据法定计量单位(升/毫升,克/千克)标示食品的净含量。
4.原产国与经销者的名称及地址。
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的国名或地区区名(指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在我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
不过,调查还展现了日本民众世界观的另一面:对于日本将韩国从所谓贸易优待国家的“白名单”中移除的决定,65%的受访者支持这一决定,只有23%的人不支持。因此,虽然理性的声音在扩大,但日本对韩国的强硬立场仍收获不少支持。调查显示,安倍的和安全政策获得54%的支持率,高于7月4日和5日进行的调查的47%;%的人也支持内阁的经济政策,高于7月调查的38%。受此影响,现在安倍的支持率上升至58%,比7月22日和23日的上一次调查上升了5个百分点。%的人选择不支持安倍,低于上次的36%。而根据韩国民调机构26日发布的一项韩国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的受访者对韩国终止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的决定予以积极评价,不过也有超过3%的受访者表示反对。日本G2,安倍与文在寅韩国国务李洛渊已就日本将韩国剔除出“白名单”召开相关部长会议,并表示,对于日本不当的经济报复措施,韩国将不遗余力地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申诉。不过,韩国部亚洲太平洋局局长金丁汉和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杉宪治29日也在首尔举行会晤,就化解两国矛盾的方案交换意见。
5.日期标示和贮藏说明。
生产日期(或包装日期)和保质期应清晰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应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标示日期。
3
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中常见的不合格项及分析
1.品名不能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
属性指事物(实体)本身固有的性质。食品的品名要求直接反应食品的真实属性。例如饮料、啤酒、咖啡、饼干等,观其名即可知道其属性。但有些进口食品标签的品名却不能或很难反应其本质属性,如马来西亚进口的“白摩卡”,很难让人正确理解为一种咖啡。“金翡翠”更不知其为月饼。
2.中外文未一一对应。
中外文对应是《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在实际的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日常检验中,常发现中外文未一一对应,多为中文标签对原外文标签内容的错译和漏译。例如食用方法翻译后的中文与外文不一致,如外文标示每日1-2片,中文标签标示每日2次,每次1粒。另外,在中文的配料清单中省略了外文中的大部分配料也是标签中外文不对应的常见问题。
3.外来音译的不规范。
对于进口食品,品名标签检验不合格多缘于外来音译导致的不合格,诸如“维他命”、“XO”等,而非标注“维生素”、“白兰地XO”等规范性用语。
4.字体不符合要求。
①标签文字使用。标签文字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基本要求“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内容应使用规范的汉字”。此类问题多发现在从台湾进口的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如营养标示为“營養”、热量标示为“熱量”、“酿造”标示为“釀造”。
②外文字体大于中文字体。有的标签使用的外文字体大于中文字体,不符合标准的基本要求“所有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5.配料标示不合格。
①标题不规范。在进口食品标签的配料清单中,常检验出配料的标题五花八门,有的标题为“材料”、有的为“成分”等,不符合标准要求用“配料”、“配料表”作标题。
②配料表未按照加入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排列。我国食品标签要求配料按照加入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排列,而很多的进口食品标签仅将配料罗列出来,未进行递减顺序的排列。如饼干制品一般最多的配料是“小麦粉”而非“白砂糖”、“植物油”等。
6.净含量标示不合格。
在日常检验中,净含量标示不符合是标签检验的主要不合格项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计量单位引用不准确。标签对净含量的要求是“净含量的标示由净含量、数量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液态食品计量单位用L(l)(升)、mL(ml) (毫升);固态食品计量单位用g(克)、kg(千克)表示。在检验中检验检疫人员常发现胶囊或含片等质量小的固态食品,大部分企业用mg(毫克)作为计量单位而被判为不合格。
②净含量标示的不符合项还体现在净含量与食品名称未排在包装物或容器的同一展示版面。
③容器中含有固、液两种物质的食品,仅标示净含量,未标示固形物的含量或百分比。如梨罐头,仅标示总的净含量,未标示梨块的含量。
7.日期标示不合格。
8.原产国未标示。
在进口食品标签检验中,偶尔也会发现中文标签未标示原产国,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进口企业认为标示了进口经销商即可,忽视了原产国的标示。
在此基础上,圆通将依托嘉兴空、铁、公、水等发展多式联运的独特优势,推进多式联运平台建设,打造超级共享联运中心和长三角商贸集散中心,总投资额将达到122亿元。根据项目规划和运量测算,到23年,圆通在嘉兴物流枢纽运营的自有全货机将达到5架,每年货邮量达11万吨;到25年,每年货邮量将达24万吨。而之所以选择在嘉兴设立物流枢纽,首先在于其区位优势。嘉兴处在东部沿海的中心偏南的位置,将基地设在此地,无论北上北京,南下广州,还是西向成都,飞行时间都大约在3小时,覆盖地区的GDP超全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