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今年是海派艺术大师吴昌硕诞辰170周年,一系列的纪念展、主题展、研讨会次第展开,拍卖公司也早已做了准备,早早地在市面上搜罗、征集吴昌硕作品,拍场上的吴昌硕热几乎已是铁板钉钉的事。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吴昌硕作品的长期市场走势中,看出优质艺术品的长期升值力度。
吴昌硕的绘画艺术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构图布局讲究气势。吴昌硕的构图与书法、印章的布白相似,喜取“之”字和“女”字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题词或长或短,都根据画面气势来安排。如梅花干枝很少有直上的,但为了强调画面的气势和艺术效果,他采用了干枝向上之姿。二、书印入画重视神韵。吴昌硕有着很深的书法和篆刻功底,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书法作画”。他的用笔采用悬腕中锋,笔力苍劲老辣,力透纸背。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紫藤等,所作紫藤,疏密有致、繁而不乱,画面效果十分动人。另外,他的松、竹、荷花、山茶、牡丹、水仙、葫芦、蔬果等均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三、色彩追求鲜艳厚重。吴昌硕用色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写红梅、牡丹,色泽强烈鲜艳。最见性格的是他敢用大红大绿,常以红、黄、绿诸色调入赭墨,在冲突中取得协调。四、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吴昌硕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从绘画题材、构图布局、笔墨设色、落款钤印,无不经过仔细推敲,成竹在胸,“笔到意随”。许多作品还留下了诗句来衬托画的内容,寄托他的思想感情。所以,吴昌硕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堪称一绝,并对近代画坛影响极大。
吴昌硕花卉画研究。迄今为止,论及吴昌硕花卉画的文章不少,通论性的研究已具一定规模,大多对其美学风格进行诠释或是印象式的总体概述,但平心而论,大陆学者尚缺乏真正深入而系统地探讨其花卉画风格的发展脉络和演变历程的研究。
当前,吴昌硕绘画作品散佚海内外,研究者可从资料整理入手,以进一步拓展吴昌硕绘画研究。譬如,对吴昌硕的每一幅作品进行现代著录,从尺寸、作品质地、图像分析等,尽可能地组织人力去调查编目,从而确定真伪,制止市场上赝品流行,以加强吴昌硕绘画作品的真伪研究。当然,这项工作极其庞杂而艰苦,需要投放大量的人力。但随着这一工作的深入展开,目前吴昌硕作品在市场上的混乱情况将得以改变。其次,在此基础上,将吴昌硕绘画风格选择,以及笔墨、构图、用色、题款特点等一系列课题进行微观研究,并按创作时间的先后排列,进行深入对比分析,阐述其风格之内在演变规律,这对全面研究吴昌硕绘画风格仍是十分必要的。吴昌硕中晚年以花卉画创作为主,他的绘画记录了其晚年的生活经历,所以吴昌硕的花卉画,仍应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研究重点。
吴昌硕绘画、书法、篆刻之间的内在关联问题。吴昌硕以书、画、印三者高度结合而独领风骚。以往的研究者都注意到,吴昌硕绘画中得力于石鼓文篆籀线条炉火纯青的运用,也作了粗略的分析,但是,对于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对其书法、篆刻如何具体运用于绘画创作之中,缺乏细致的研究。虽然台湾、韩国的相关研究已有一定水平,但由于学术交流的相当滞后,其成果并没有对大陆产生明显影响。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大陆的研究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