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02 16:16
河北唐山养兔场出栏效益分析 常言说的好,有同行没同利。就拿养兔来说,很多人发了财,有的人还发了大财,赚了大钱,但也有的人没赚钱,甚至亏了本。为什么这些人养兔不赚钱?根据大量的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种群质量差,效益低下
农民在种田生产实践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好种劣种,效益不同”。就说种玉米、种小麦,在60年代,一亩地收300千克玉米,200千克小麦就属于高产,而现在,高产玉米可达到1000千克,高产小麦可达到500千克以上,这就是种子革命带来的变化。养兔也是一样,饲养的品种不同,或相同的品种,但是质量差别较大,即便是投入相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得的效益却大不一样。
比如,饲养肉兔,优良品种或配套系70日龄体重可达到2.5千克,料重比2.7:1,而饲养劣种,或退化的品种,饲养5个月可能才出栏。如果是这样,料肉比将上升到6~8:1,不仅不能赚钱,还会赔钱。
拿养獭兔来说,优质獭兔皮一张可销售60元,有的可达到80元,甚至更高。而质量不好的皮仅能卖到15~20元,有的等外皮仅卖几元钱,甚至没人要。相比之下,都是一张皮,价值竟有如此大的差距。在这里强调,獭兔贵在皮毛,优良的种兔所繁殖的后代,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皮张质量可达到一级皮的标准,而退化的种兔,其后代无论怎样饲养,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再拿毛兔来说,产毛量的差距也很大。高产群体,平均每只兔年可生产兔毛2000克以上,而退化的品种或群体,年产毛可能仅仅在250克左右。
以上仅仅是从不同质量的种群生产的产品在价格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优种人人抢购,劣种没人问津。优质兔产品市场广阔,而劣质产品很难出售。谁重视品种的质量,谁就抓住了养兔的根本,谁就有赚钱发财的希望。否则,养兔不讲种,等于瞎胡弄。
造成种群质量差的原因,一方面,没有购买优良品种,舍不得花钱,“图贱买老牛”,这样造成基础不好;有的不懂好坏,轻信他人,花高价买次兔;第二,虽然饲养的是优种,但是不注重选种选配和繁育,使种群逐渐退化。有的人没有育种意识,没有章法,杂交乱配,因而使优种逐渐失去优势;第三,购入了带病的种兔,使兔群不断发病,没有发挥优种的作用。
(二) 追赶市场走,朝三暮四
家兔按照经济用途的不同,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即肉兔、皮兔和毛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产品的价格随着供需矛盾的变化而上下波动,每种商品有其价格运行规律。致于饲养那个类型的兔,饲养什么品种,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己的优势条件而定。一般来说,首先应考虑当地的市场。比如,在南方兔毛市场发育较好的地方,以饲养长毛兔为主;在具有消费兔肉习惯的四川等地,最好饲养肉兔;在我国的北部地区,以饲养肉兔和獭兔为主。尤其是在河北省,全国最大的裘皮市场均在河北境内,因而,发展獭兔具有优势。而在山东省,兔肉出口任务较大,应围绕外贸出口作文章;此外,要有一颗平常心,了解市场运行规律,价格总是在不停地波动,不可能永远是高峰,也不可能永远是低潮。不为一时的下滑而沮丧,也不为一时的高峰而狂妄。
在这里,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河北邢台有一个养兔户,1980年至1982年发展毛兔,不远千里,辛辛苦苦,从南方高价购来种兔,繁殖扩群,规模不断扩大。眼看着自己亲手饲养的兔子活蹦乱跳,心里好不高兴!特别是月月有兔毛销售,货币开始回笼。不料,兔毛价格突然下滑,甚至销售受阻,上百斤兔毛压在自己手里,心里着急上火。而此时,正好赶上兔肉价格上扬, 在河北一带出现饲养肉兔热。他产生了改养肉兔的念头,想把毛兔全部处理掉。有人劝他:“别把毛兔都处理掉,留些好的种兔,以备东山再起。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要看的长远些。”别人的劝告他没听,一气之下,把种兔廉价外销,部分种兔送人,最后处理不出去的毛兔,屠宰心里难受,再说毛兔没有多少肉,不值得。干脆,一个夜间,将剩下的兔子往门外一轰,“各奔前程去吧!”就这样,满窝的毛兔一夜之间全部腾空。又花高价购买肉兔饲养,经过一年的努力,肉兔饲养技术已经掌握,并繁殖了不少的后代,眼看着就要出售种兔和商品兔,不料肉兔又开始滑坡,而毛兔从低谷逐渐走出,兔毛价格回升。此时,他又气又悔,住进了医院。
这虽然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但说明了一个问题:养兔要有一颗平常心,心急发不了养兔财。养兔不要追着市场走,追市场永远追不上,更不能朝三暮四。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要适当压缩规模,借机淘汰那些质量欠佳的兔子,保留那些精华,为下一个高潮做好物质准备。当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要抓住机遇,扩大饲养规模 ,多繁快繁,以取得较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