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钢筋对焊机也成为电流焊机。通过瞬间高电压高电流,使两个互相接触的金属的接触面瞬间融化并融合。达到把2块金属焊接到一起的目的。
对焊机分类:
对焊机根据焊接方式不同分:闪光对焊机 钢筋对焊机 铜杆对焊机
闪光对焊主要是利用工件对口接触电阻产生热量加热工件,金属表面熔化,温度梯度大,热影响区比较小。
焊缝是在工件对口固相金属产生塑性变性条件下,形成共同晶粒。焊缝组织、成分接近基本金属(或者经过热处理),比较容易获得等强等塑焊接接头。
闪光过程具有排出空气,降低金属氧化的自保护功能。顶锻还能将氧化物随液体金属排出焊缝之外。焊缝夹杂、未焊透等缺陷较少。
闪光过程具有较强的自调节功能,对严格保持规范一致性要求较低,焊接质量稳定。单位焊接截面积需要电功率小,焊接低碳钢只需(0.1-0.3)KVA/mm2电功率。
焊接生产率高,焊接一个接头只需几秒至几十秒。
对焊机范围
焊接适用范围广,原则上能锻造的金属材料都可以用闪光对焊焊接。例如低碳钢、高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有色金属及合金都可以用闪光对焊焊接。
焊接截面积范围大,一般从几十至几万mm2截面积都能焊接。
闪光对焊广泛应用于焊接各种板件、管件、型材、实心件、刀具等,应用十分广泛,是一种经济、高效率的焊接方法。
主要技术参数:
参数 | 额定容量 | 额定输入电压 | 额定频率 | 最大短路电流 | 负载持续率 | 最大加紧力 | 最大顶锻力 | 冷却水流量 | 外形尺寸 | 平均重量 |
型号 | VA | V | Hz | A | % | N | N | L/H | CM | Kg |
UN1-25 | 25 | 380 | 50/60 | 11000 | 50 | 3900 | 1500 | 150 | 90*80*120 | 300 |
UN1-35 | 35 | 380 | 50/60 | 15000 | 50 | 3900 | 1500 | 150 | 90*80*120 | 350 |
UN1-50 | 50 | 380 | 50/60 | 19000 | 50 | 3900 | 1500 | 150 | 90*80*120 | 400 |
UN1-75 | 75 | 380 | 50/60 | 23500 | 50 | 6100 | 2500 | 200 | 90*80*120 | 450 |
UN1-100 | 100 | 380 | 50/60 | 26000 | 50 | 6100 | 2500 | 200 | 90*80*120 | 500 |
UN1-150 | 150 | 380 | 50/60 | 31000 | 50 | 8000 | 3900 | 300 | 135*80*160 | 550 |
UN1-200 | 200 | 380 | 50/60 | 35000 | 50 | 8000 | 3900 | 300 | 135*80*160 | 650 |
北京顺义钢筋对焊机是由机架,导轨,固定座板和动板,送进机构,夹紧机构,支点(顶座),变压器,控制系统几部分组成。
其主要部分是,机架和导轨,送进机构,夹紧机构。
机架和导轨 机架上固定着对焊机的全部基本部件。导轨用来保证动板可靠的移动,以便送进焊件。
送进机构 送进机构的作用是使焊件同动板一起移动,并保证有所需的顶锻力。
夹紧机构 夹紧机构由两个夹具构成,一个是固定的,称为固定夹具,另一个是可移动的,称为动夹具。固定夹具直接安装在机架上,动夹具安装在动板上,可随动板左右移动。
北京顺义钢筋对焊机工作原理
连续闪光对焊焊接循环由闪光、顶锻、保持、休止等程序组成。闪光、顶锻二个连续阶段组成连续闪光对焊接头形成过程。而保持、休止等程序则是对焊操作中所必须的。预热闪光对焊则对其焊接循环中(闪光之前)设有预热阶段。 闪光的形成实质:接通电源并使两焊件端面轻微接触。对口间将形成许多具有很小电阻的小触点,在很大电流密度的加热下,瞬间熔化而形成连接对口两端面的液体过梁。同时在液体表面张力径向电磁压缩效应力、电磁斥力,电磁引力作用下,再加上强烈的加热。过梁内部同它的表面之间形成巨大的压力差。例如:在低碳钢闪光对焊中资料表明,过梁中的电流密度在爆破瞬间可高达300A/mm2,爆破瞬间金属蒸气压力可达数百大气压。而它的温度高达6000℃-8000℃,液态金属微粒以超过60M/S的温度从对口间隙抛射出来形成火花急流--闪光。 闪光对焊时,为了获得优质接头,闪光阶段结束时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1).对口处金属尽量不被氧化。这就要求闪光进行得稳定而又激烈,尤其要控制好闪光过程中焊件不应该短路,否则,将使端面局部过热。
(2).在对口及其附近区域获得适宜温度分布。其标志对口端面加热均匀,沿焊件长度获得合适的温度分布,端面上有一层厚的液态金属层。
(3).顶锻是闪光对焊后期阶段,是对焊件施加顶锻力,使烧化端面紧紧接触。并使其实现优质结合所必须的操作。闪光对焊时,为了获得优质接头,顶锻结束时必须满足下面要求:即对口及其邻近区域获得足够而又适当的塑性变形,而安全可靠的途径是使那些在闪光阶段氧化了的金属,利用顶锻随液体金属尽量排撞挤到毛刺中去。 顶锻阶段又由有电顶锻和无电顶锻两部分组成。有电顶锻是使端面液态金属不致于过早冷却,致使对口加热区保持一定深度。 预热阶段:在焊机上,通过预热而将焊件端面温度提高到一合适值(对于链条一般为800℃--900℃)再进行闪光和顶锻过程。预热过程有两种:电阻预热和闪光预热。预热也存在不足之处,即产生效率低,过程控制复杂,预热区宽和接头质量稳定性差。所以近来许多链条生产厂家也采用强规范焊接工艺,省掉了预热阶段。
相关技术:
1)程控降低电压闪光对焊这种焊接方法的特点是,闪光开始阶段采用较高的次级空载电压,以利于激起闪光,当端面温度升高后,再采用低电压闪光,并保持闪光速度不变,以提高热效率。接近顶锻时,再提高次级电压,使闪光强烈,以增加自保护作用。
程控降低电压闪光对焊与预热闪光对焊相比较,具有焊接时间短、需用功率低、加热均匀等优点。
2)脉冲闪光对焊这种焊法的特点是,在动夹钳送进的行程中,通过液压振动装置,再叠加一个往复振动行程,振幅为0.25-1.2mm,频率为3-35Hz均匀可调。由于振动使焊件端面交替的短路和拉开,从而产生脉冲闪光。脉冲闪光对焊与普通闪光对焊相比较,由于没有过梁的自发爆破,喷溅的微粒小、火口浅,因而热效率可提高一倍多,顶锻留量可缩小到2/3-1/2。以上两种方法主要是为了满足大断面工件闪光对焊的需要。
3)矩形波闪光对焊这种焊法与工频交流正弦波闪光对焊相比较,能显著提高闪光的稳定性。因为正弦波电源当电压接近零位时,将使闪光瞬间中断,而矩形波可在全周期内均匀产生闪光。与电压相位无关。矩形波电源单位时间内的闪光次数比工频交流提高30%,喷溅的金属微粒细,火口浅、热效率高。矩形波频率可在30-180Hz范围内调节。这种方法多用于薄板和铝合金轮圈的连续闪光对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