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5日—27日于石家庄召开的2015年冶金矿产品国际会议上,十多家国内钢企表示:“在钢材价格更为疲软的情况下,国内钢企并没有因为铁矿石价格的下降获得盈利,在今年前两月的运营都以亏损交卷,这让钢厂对铁矿石大宗原料的采购更为谨慎,普遍采取低库存思路以维持生产。”
在铁矿石价格上升周期,长协矿作为稳定矿价的一种定价机制,一直是国内大型钢厂比较倾向的采购形式,但从去年开始,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从去年4月9日的119美元/吨下降到目前的54美元/吨,以往的长协矿定价开始失去价格优势,还可能增加采购成本。
“在铁矿石价格下行通道过程中,前期购置的高价矿经过一个生产周期生产出的钢材,与当期价格相比亏损明显。“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某高层领导指出。
首钢国际方面表示,“在2013年一轮长协矿到期后,我们将长期合同调成了短期合同,合同周期缩短了1到2年;到去年底今年年初,我们有第二轮到期,大的方针是减量,从长协矿的整体量计算是减了大约20%。
马钢方面介绍,“公司去年进口矿约1600万吨,用料结构几年来基本没有大的调整,采购方式主要是长协矿70%,现货30%,长协矿去年以来也有陆陆续续的到期,目前在和供应商谈判,长协矿这块也减量了,有120多万吨,减的主要是市场结合度比较差的,或者它搭售的其他品味的铁矿石。”
河北钢铁集团方面表示,“目前集团铁矿石的库存保持在21天,可以说非常低的,目的是避免铁矿石价格暴跌的时候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马钢方面表示,“公司的库存都在缓慢下降,目前的库存周期,不到20天。”
鞍钢方面则表示,“库存由以前的一个月或者1个半月的存量降低到目前的两周以内,这对降低成本以及资金占有量效果明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组织好现货采购,保证生产需要。
河北敬业集团则表示,2015年将采取快进快出的模式,库存维持在7天以内。
谋求灵活定价机制
与压低库存、缩减长协矿相对应的是,国内钢企开始普遍增加现货采购量,并设法达成更灵活的定价机制。
除了上述宝钢、马钢等钢企外,包钢股份也表示将增加现货采购。
包钢股份表示,“公司在铁矿石用料方面,自产矿占60%,从海外进口200多万吨,比较少,从蒙古也进口100~200万吨的矿,目前铁矿石价格下降到这个程度上,对内陆钢厂的压力更大,由于成本的问题,自产矿成本压力比较大,与进口矿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包钢后面也会从海外多进口一些矿,原来的进口矿多是长协,后面也不计划增加长协矿,多从现货市场采购。”
实际上,对国内钢企来说,与海外矿山达成的长协矿定价在很多方面条件依然比较苛刻,这也增加了钢企缩减长协矿、寻求更多定价方式的意愿。
鞍钢方面表示,“随着自产矿产量的增加,公司进口矿将由1500万吨降到1200万吨,长协矿也在大幅减少,我们认为矿山的条件比较苛刻,我们不能接受,此外目前现货市场货量比较多,不签长协矿也能拿到矿,我们没必要锁定这么多的矿。”
“与钢厂相比,贸易商和矿山的定价更灵活,比如m+1,同样谈一年的长协矿,贸易商比较方便的增加m+1的条件,而钢厂就比较难拿。我们认为矿山的矿应该多挤出来拿到市场上来卖,如果大家都减少长协矿,它们海外矿山肯定拿出来到市场上卖,这样市场的选择空间就大一些。”鞍钢方面认为。
马钢方面表示,在今年与海外矿山的谈判过程中已经感受到较以往更加宽松的环境,“定价机制上,今年比较灵活,m、m+1都可以谈。”
河北纵横钢铁也认为,“为避免行情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浮动价,甚至是滞后的浮动价,比如采取m+1,制定价越滞后越好。”
不过河北钢铁集团认为,“虽然目前矿山价格在下跌,但说有话语权还为时过早。”
中钢协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进口铁矿石量为9.33亿吨,同比增长13.8%,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到78.5%,同比提高9.7个百分点,而中国冶金规划研究院认为,2015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数量仍会增加,预计将达到约9.8亿吨。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进口铁矿石年以数亿吨计,很多钢企年进口铁矿石上千万吨,铁矿石价格只要浮动1美元,对这些钢企而言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成本波动,而去年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只有0.85%,在盈利极微弱的行业背景下,建立更灵活的定价机制对保证钢铁企业稳定运行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