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华豫之门长期征集珐琅彩赏瓶,如果您手上有相类似藏品需要出手,欢迎来电咨询价格
《华豫之门》在全国收藏栏目中率先引入市场概念,邀请活跃于国内外古玩市场、具有鉴定能力的业内资深人士担任市场观察员,评估藏品,解析市场风云,靠文化内涵赢得欣赏,而不是以价格为噱头吸引眼球。看《华豫之门》节目,尽管没有讲座式的长篇大论,没有吸引眼球的猎奇,但在面对一件件积聚了一个时代精华的藏品时,在专家娓娓道来的点评中,观众透过文物看到历史,为祖国传统文化而自豪,为祖先的精湛技艺而赞叹。同时在持宝人起伏跌宕的故事中,让观众领略《华豫之门》倡导的“收藏财富收藏历史 收藏文化 收藏丰满大写人生”的收藏真谛。
河南华豫之门将媒体宣传和网络结合,打造立体的宣传阵容,旨在搭建业内规模巨大、特色明显的交流广场,成就钻石级艺术品交流平台。
并且,河南华豫之门与国内外高端客户的雄厚实力保证,聚华商财力,定向委托搜天下资深藏家宝物。买家遍及全国各地及各大行业,包括胡润百富买家、山西大买家、江浙房地产老板、温州商会、温州企业家联合会、中国地区赛车俱乐部、游艇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会员人士、尊荣堡国际俱乐部以及各大银行私人银行VIP会员等。
下面是2020年珐琅彩赏瓶相关拍卖记录(Artron数据)请参考
铜鎏金掐丝珐琅镶嵌翡翠宝石如意---估价2000.00到2000.00万---成交价:JPY2875.0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0日
珐琅彩宝相花开窗花鸟八方瓶---估价6.00到6.00万---成交价:RMB33.90万---拍卖日期:2020年6月14日
珐琅彩花卉纹描金撇口瓶---估价350.00到350.00万---成交价:RMB379.17万---拍卖日期:2020年5月17日
铜胎掐丝珐琅六棱瓶---估价1600.00到1600.00万---成交价:NTD2530.0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14日
清乾隆 珐琅彩田畯醉归图赏瓶---估价14.50到14.50万---成交价:EUR40.25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8日
清乾隆 珐琅彩田畯醉归图赏瓶---估价14.50到14.50万---成交价:EUR40.25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8日
清 雍正年制珐琅彩山水碗---估价15.00到15.00万---成交价:EUR23.00万---拍卖日期:2020年1月8日
下面是历年珐琅彩赏瓶相关拍卖记录(Artron数据)请参考
清康熙 黄地珐琅彩荷花纹酒杯---估价:咨询价 ---成交价:HKD662.00万---拍卖日期:1998年11月3日
珐琅彩双耳瓶---估价900.00到900.00万---成交价:RMB972.00万---拍卖日期:2015年1月19日
清雍正 珐琅彩花鸟纹玉壶春瓶---估价8700.00到8700.00万---成交价:HKD9135.00万---拍卖日期:2013年6月23日
元代 铜鎏金掐丝珐琅麒麟法器花卉---估价3000.00到3000.00万---成交价:HKD3450.00万---拍卖日期:2014年6月8日
清雍正 ‘金红料珐琅彩’ 外胭脂---估价700.00到900.00万---成交价:RMB805.00万---拍卖日期:2018年6月20日
珐琅彩胭脂红地花卉纹碗---估价680.00到680.00万---成交价:RMB792.00万---拍卖日期:2015年1月19日
清雍正 珐琅彩「万花锦」纹盌---估价500.00到700.00万---成交价:HKD1444.00万---拍卖日期:2013年10月8日
珐琅彩,乃中国亘古至今的特有器皿之一,承载着极为重要的象征价值和传递过往的历史信息。中国在瓷器上有着巨大的造诣,古代劳动人民巧妙的将水与土结合,在烈火中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可瓷器保存不易,在时间的侵蚀下,流传下来的瓷器少之又少,精瓷器更是罕见。
近日,在香港苏富比2018年春季拍卖会中,一件清代康熙御制粉红地珐琅彩花卉碗,以1.4亿港元起拍,终以2.39亿港元(含佣金)的价格成交,刷新了康熙官窑瓷器的拍卖成交纪录。本刊特为您详解珐琅彩的故事。在2018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创拍卖纪录的清代康熙御制粉红地珐琅彩花卉碗的直径为14.3厘米,以粉红色釉作底,以五瓣花朵式,内绘花卉,色彩艳丽,笔触细腻。碗底有“康熙御制”四字二行粉红色楷书款,加双方框。
华豫之门报名电话 鉴宝珐琅彩赏瓶,珐琅,实际上是覆盖于金属器物表面的玻璃质材料,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硅酸盐物质。人们使用珐琅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古埃及就已经出现用珐琅作装饰的器物。据了解,画珐琅技法起源于15世纪中叶的法国,即在玻璃料内加上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并用油调和后成为珐琅料,用来装饰金属器物,并取得油画般的效果。
珐琅彩赏瓶成交价格,画珐琅技法可以用来装饰不同种类的器物,会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如果用在铜胎上,就是铜胎画珐琅(即“景泰蓝”);如果用在铁胎上,就是铁胎画珐琅(即“搪瓷”);如果用在瓷胎上,就是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法国传教士洪若将铜胎画珐琅器物进贡给清朝,康熙皇帝被深深吸引并决定把这种技法移植到瓷器上,成为“瓷胎画珐琅器”。
珐琅彩赏瓶-估价-私下交易-展览展销-请咨询河南华豫之门(联系方式在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