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一、失效负极合金粉的回收处理
将失效MH/Ni电池外壳剥开,从电池芯中分选出负极片,用超声波震荡和其它物理方法,得到失效负极粉,再经化学处理得到处理后的负极粉,将此负极粉压片,在非自耗真空电弧炉中反复熔炼3~4次。除去熔炼铸锭表面的氧化层,将其破碎,混合均匀后,用ICP方法测其混合稀土、镍、钴、锰、铝各元素的百分含量,根据储氢合金元素流失的不同,以镍元素的含量为基准,补充其它必要元素,再进行冶炼,最终得到性能优良的回收合金。
我国西气东输用的美国自保护药芯焊丝,其价格为60元/kg,已经接近气保护不锈钢药芯焊丝的价格,其根源就是我国尚无相应的产品与之竞争。4、塑造电弧螺柱焊机产品品牌,推动电弧螺柱焊机产业发展品牌是企业整体水平的具体体现,在市场竞争中,品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外一些知名电弧螺柱焊机企业,多数都有自己的品牌。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电弧螺柱焊机产业始终没有树立起中国自己的品牌,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失效MH/Ni电池负极合金的回收
将失效负极粉采用化学处理的方法,利用处理液对合金表面的浸蚀,破坏合金表面的氧化物,但又要使合金中未氧化的其它元素及导电剂受到的浸蚀影响降至最小。采用0 5mol·L-1的醋酸溶液,将失效合金粉在室温下处理0.5h,再用蒸馏水洗涤、真空条件下干燥。结果看出,AB5型储氢合金的主体结构没有变,仍属于CaCu5型六方结构,但负极粉中Al(OH)3和La(OH)3的杂相基本完全消失,说明这些氧化物经化学处理后,表面的氧化物几乎完全被溶解掉。
据统计,2016年,全市装备制造业续建和新建项目共49项,与此同时,营口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加快推进重大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汽车零部件、汽车保修设备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引导各行业产业向承载区集聚。支持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通过发展企业集团、开拓市场等举措,加快发展壮大;支持行业内中小配套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扶持、培育产业链薄弱环节,推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进一步完善配套体系。
将化学处理后的失效负极粉与制作电池用的原合金粉以及未经化学处理的失效合金粉,做充放电性能对比,经过化学处理的失效负极粉的放电比容量比未经化学处理的失效负极粉高23mAh·g-1,说明经过化学处理以后,由于表面氧化物被大部分除去,使失效负极粉中储氢合金的有效成分增加。
XPS测试结果表明,负极粉表面镍原子的浓度由化学处理前的6.79%升高到9.30%,这说明经过化学处理以后,合金的表面形成了具有较高电催化活性的富镍层,这不但提高了储氢电极的电催化活性,而且也提供了氢原子的扩散途径,因而使电极的放电性能提高。但经过化学处理的失效负极粉与制作电池用的原合金粉相比较,放电比容量仍低90mAh·g-1,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合金的氧化不仅仅是局限于表面,也可能会深入到合金的内部,化学处理仅仅是将表面的氧化物除去,颗粒内部的深层氧化并没有被完全除去;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合金的粉化使比表面积增大,同时使合金与O2反应以及受电解液的腐蚀更加容易,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导致合金的放电性能下降。所以,仅仅通过化学处理的方法并不能使失效负极恢复功能,还需进行熔炼处理。
对于企业自身,昭信LED总经理李澍认为,强者愈强是企业发展的规律,企业不应该抱残守旧、被动等待,小企业应该潜心发展细分市场,做好小而美的领域,特别是投入发展独特的、核心产品;而大企业则应该稳守主战场,发展辅助战场。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推进LED标准化显得更加迫切。当前,LED产业标准体系尚不成熟完备,标准缺口较大;标准技术指标落后,标准实施反馈差;LED产业具有技术种类多、多学科交叉、技术更新快等特点,使得标准制定中的配套性、协调性难以保障。
将上述经过化学处理的负极粉,于非自耗电弧炉中进行第一次冶炼。将所得合金铸锭抛光,去除表面杂质后,分析各元素含量,结果可以看出合金中的元素含量偏离原合金,镍含量远大于原合金粉中的镍含量,这是因为在制作电极的过程中加入镍粉做导电剂,为了有效的利用它,以它为基准,调整其它元素的含量使其符合组成为MmNi3.5Co0.7Mn0.4Al0.3的各元素的配比,进行第二次冶炼。冶炼后,将得到的合金铸锭破碎,研磨后,测其结构,为CaCu5型,没有其它杂相生成。
将回收的合金粉做充放电性能测试,可以看出,回收合金粉的放电容量比失效负极粉高约100mAh·g-1,与原合金粉的放电容量相比基本相同,并且回收合金粉的放电平台压比原合金粉的放电平台压高约20mV左右,这可能是由于合金回收的过程中经过数次熔炼,使合金的成分和微观结构得到了改善的原因。
宁德旧锅炉回收回收公司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是与美国商务部共同负责该国对外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准联邦司法机构。该委员会26日发表声明称,应美国钢铁公司今年4月26日提起的申诉,决定对宝钢、鞍钢等40家中国企业及其子公司在美销售的碳钢和合金钢产品发起337调查。声明称,美国钢铁公司指责中国钢铁企业在美国密谋修改产品价格、控制产量和出口量、非法利用美钢铁公司商业秘密以及使用虚假原产地和生产商标识。美国钢铁公司认为,中企的行为违反了《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经调查发布永久排除令、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