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31 08:16
蔬菜用药多了出现抗药性怎么办,这里有妙招
——傅春风
4月27-28日,靖安县农业局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对全县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必备农资进行全面清理整治。一是根据新《种子法》相关内容,对农资经营门店种子进行检查;二是对禁用、假劣农药进行全面清理;三是对违法违规肥料进行彻底清查。通过加强农资安全管理,彻底清理整顿农资市场主体,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劣种子、农药、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违法行为,推动农资市场秩序实现明显好转,保障全县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番茄、草莓、黄瓜是目前设施栽培的主要作物。在设施番茄上,青枯病、细菌性髓部坏死、枯萎病、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等在番茄上较为普遍发生,尤其是青枯病,发病迅速,蔓延快,在番茄生产上危害重,严重的导致整个设施内植株成片死亡,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在设施草莓上,草莓危害严重的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其中危害严重的是根腐病、炭疽病,导致草莓死棵。在设施黄瓜上,角斑病、靶斑病、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往往发生严重。
植物病害,尤其是是疑难病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从根本上寻找发病原因,幻想找到什么特效药,种植户们在治疗这些病害时主要依赖传统的化学防治,有时候病情严重了四五种化学药一起用,频繁而不合理的喷洒高浓度化学农药,期望用猛药来控制住病情,但是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会产生药害,引起农药残留超标,而且长期用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反而使作物自身的免疫系统被破坏,结果越治越糟糕,效果甚差。那选择什么样的药剂比较好呢?
“无形有形之手”合力,形成了政策性企业、深加工企业和社会购销主体“三分天下”的多元化格局,玉米由临储政策时的“就地储”变成“全国销”,收购期内外销量相当于临储政策时一整年的外销量。玉米是东北产量最大的粮食品种,玉米收储制度作为玉米生产和流通的核心,国家“快刀斩乱麻”,没有给予一年或几年过渡期,把过去由国家全部收购,变成直接面对市场;把过去单一生产玉米,引向多种种植经营,既是流通领域重大调整,又对生产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大多数人的思想都是“见证治病”。其实最重要的是前期预防,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早用安全性高的中草药制剂、微生物菌剂预防。
中草药制剂是由黄连、金银花、黄芩、黄芪、板蓝根、鱼腥草等二十多味中药材,通过传统工艺螯合发酵而成。安全性高,传导性好,与作物亲和,在苗期、展叶期用药,可提前杀灭病原菌,修复伤口,让叶片提前成熟、增加叶绿素含量,及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达到早预防、早丰产的效果。
在各种病害的高发期,通过提高用药浓度、适当增加用药次数,仍可达到重治快治的效果,而且不会产生抗药性。例如番茄青枯病,发病时伴随着维管束传输功能受损,上病后传染迅速,依靠化学药剂,只能短期杀死病菌,不能修复受伤的组织,治标不治本。而选用中草药制剂,高浓度的上喷下灌,立体化用药,植株叶片、茎杆、根系吸收药液后,在植株体内上下传导,可快速杀菌,修复受伤的维管束组织,恢复维管束的传输功能,让植株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中草药成分多样化、作用机理多样化,含有如氨基酸类、多糖类、黄酮类、纤维素、木质素、多硫化合物、微量元素等。对不同病原菌导致的不同病害,均有防治作用,有一药多效的效果。例如草莓根腐病、枯萎病这些土传病害,发病重时,根系、地上部都有病症,此时先用中草药制剂青枯立克100-200倍+大蒜油1000倍喷雾加灌根,第二次可用青枯立克100-200倍配合地力旺微生物菌剂喷雾、灌根,杀菌的同时调土,土好了,草莓自然健壮,抗逆性增强,常见的炭疽病、白粉病、蛇眼病、灰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几率也少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达到防病治病、营养复壮、提质增效的效果。
在实践中,白秀珍摸索出了一整套利用火炕孵化鹅雏的高超技术,她说:“只要把各阶段的温度控制好,出雏率就高,鹅雏就体壮。出雏后及时注射小鹅瘟等疫苗,鹅雏死亡率就低。”由于购买白秀珍孵化的鹅雏死亡率低,成活率高,好饲养,不仅本镇养殖户登门购买,就连外地的养殖大户也慕名求购,坐在家里几乎就销售一空。前10年,白秀珍卖鹅雏年均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近几年,年年春季卖鹅雏都进账10万左右。2016年春季,白秀珍留下700多只种鹅,经过一个冬天的精心饲养,全部安全越冬,刚开春,陆续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