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荆门草莓褐斑病如何防治-市场报价

时间:2019-12-18 07:59

   蔬菜用药多了出现抗药性怎么办,这里有妙招

                               ——傅春风

   玉米期价从去年10月的1433元/吨涨至11月中旬的1624元/吨,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去年1—3月玉米期货价格的下跌,就已经引起了东北地区部分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的注意,加上有当地政府的引导,去年春耕时不少地区将玉米改种为大豆和杂粮。”南华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刘冰欣说。东北地区一位粮食贸易商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市场对玉米价格走势预期过分悲观,期货价格持续弱于现货价格。直至去年10月份,玉米新粮外运遇阻,造成短期供应趋紧,市场逐渐转向关注玉米市场的利多支撑因素。

   番茄、草莓、黄瓜是目前设施栽培的主要作物。在设施番茄上,青枯病、细菌性髓部坏死、枯萎病、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等在番茄上较为普遍发生,尤其是青枯病,发病迅速,蔓延快,在番茄生产上危害重,严重的导致整个设施内植株成片死亡,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在设施草莓上,草莓危害严重的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其中危害严重的是根腐病、炭疽病,导致草莓死棵。在设施黄瓜上,角斑病、靶斑病、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往往发生严重。

   植物病害,尤其是是疑难病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从根本上寻找发病原因,幻想找到什么特效药,种植户们在治疗这些病害时主要依赖传统的化学防治,有时候病情严重了四五种化学药一起用,频繁而不合理的喷洒高浓度化学农药,期望用猛药来控制住病情,但是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会产生药害,引起农药残留超标,而且长期用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反而使作物自身的免疫系统被破坏,结果越治越糟糕,效果甚差。那选择什么样的药剂比较好呢?

   笔者认为,在国家政策性小麦常规、有节奏的投放下,接新前的小麦市场供需仍将会继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另一方面,政策性小麦进厂成本基本主导着小麦市场价格。由于流通市场粮源几近枯竭,政策性小麦已成为市场供给的唯一主渠道,近来国家临储小麦成交情况整体呈现“量增价稳”的态势。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进行的三次小麦拍卖,成交均价分别为2508元/吨、2506元/吨和2507元/吨,周度变化微乎其微。市场人士认为,作为供给主渠道的小麦拍卖对市场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受此引领小麦市场价格基本围绕拍卖采购成本进行波动。

   大多数人的思想都是“见证治病”。其实最重要的是前期预防,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早用安全性高的中草药制剂、微生物菌剂预防。

   中草药制剂是由黄连、金银花、黄芩、黄芪、板蓝根、鱼腥草等二十多味中药材,通过传统工艺螯合发酵而成。安全性高,传导性好,与作物亲和,在苗期、展叶期用药,可提前杀灭病原菌,修复伤口,让叶片提前成熟、增加叶绿素含量,及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达到早预防、早丰产的效果。

   在各种病害的高发期,通过提高用药浓度、适当增加用药次数,仍可达到重治快治的效果,而且不会产生抗药性。例如番茄青枯病,发病时伴随着维管束传输功能受损,上病后传染迅速,依靠化学药剂,只能短期杀死病菌,不能修复受伤的组织,治标不治本。而选用中草药制剂,高浓度的上喷下灌,立体化用药,植株叶片、茎杆、根系吸收药液后,在植株体内上下传导,可快速杀菌,修复受伤的维管束组织,恢复维管束的传输功能,让植株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中草药成分多样化、作用机理多样化,含有如氨基酸类、多糖类、黄酮类、纤维素、木质素、多硫化合物、微量元素等。对不同病原菌导致的不同病害,均有防治作用,有一药多效的效果。例如草莓根腐病、枯萎病这些土传病害,发病重时,根系、地上部都有病症,此时先用中草药制剂青枯立克100-200倍+大蒜油1000倍喷雾加灌根,第二次可用青枯立克100-200倍配合地力旺微生物菌剂喷雾、灌根,杀菌的同时调土,土好了,草莓自然健壮,抗逆性增强,常见的炭疽病、白粉病、蛇眼病、灰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几率也少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达到防病治病、营养复壮、提质增效的效果。

   利多因素:一是由于目前巴西大豆价格是两年来的最低水平,农民惜售而销售步伐缓慢,有利于美豆出口,支撑短期CBOT大豆期价;二是当前国内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创近6年新低,近月船期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也在盈亏边缘,成本对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将有所支撑。价格偏离价值,菜油基本见底4月份,每周近10万吨的菜油继续供应市场,而市场处于消费淡季,贸易商回款困难,在资金压力下,不得不亏钱走货。受此影响,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跌至去年11月份以来的低点,郑菜油期价全线跌破现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