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天蓝釉暗花花觚(见图3),高21厘米,口径12厘米,径6厘米。花觚口外撇,形如喇叭状,细颈,桶形腰,胫部外撇,凸圈。通体施天蓝釉,腰部及底暗刻回形纹。外底施白釉。瓷制花觚始见于元代,明清时多有烧制。内外施天蓝釉,釉色淡雅,釉面洁净光润,边无釉。“天蓝釉”制作是在铁青的釉料中掺钴土矿经高温烧成,釉色浅而发蓝,似天蓝色,淡雅悦目,呈色匀净。有的器身还有精细的暗刻花纹饰。
湖北省博物馆藏乾隆时期茄紫皮釉爵(见图4),通柱高10.9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4.9厘米。茄皮紫釉,低温釉之一,颜色似茄皮,故名。瓷爵敞口深腹,杯口左右两侧中心处立两柱,下承三个高撇。釉质紫中泛蓝,莹润光滑。器形仿青铜器式样,主要用于祭祀或陈设。“茄紫皮”釉瓷器的出现时间较早,在明万历年间已经可见,其釉色为浓郁的黑色。
汉修(上海)文化艺术馆近几年对清代单色釉瓷器市场分析估价:
清单色釉瓶六件----------------价格:RMB3,240,000----日期:2016-08-09
清粉彩单色釉、雕瓷烟壶--------价格:RMB2,660,000----日期:2017-12-27
清乾隆茶叶末釉牺耳尊----------价格:RMB3,760,000----日期:2016-04-14
清雍正仿官釉穿带瓶------------价格:RMB2,630,000----日期:2017-03-01
清乾隆粉青釉堆白缠枝莲花------价格:RMB3,440,000----日期:2016-12-28
近几年清代单色釉瓷器市场行情价格:
清道光仿哥釉贯耳瓶------------价格:RMB2,830,000----日期:2016-08-05
清粉彩单色釉、雕瓷烟壶--------价格:RMB3,630,000----日期:2017-09-23
清乾隆粉青釉堆白缠枝莲花------价格:RMB1,660,000----日期:2016-03-10
清乾隆窑变釉铺首尊------------价格:RMB1,280,000----日期:2016-04-06
清单色釉瓶六件----------------价格:RMB1,650,000----日期:2017-03-10
而清代早期烧制的“茄紫皮”釉则有所不同,这一时期所烧制的瓷器釉色如同鲜嫩的茄皮一般,釉面澄亮灼烁。这种独特的釉色得益于其釉料中掺杂的锰元素,正是由于锰的存在,才能使器物表面呈现如此美丽的紫色,该颜色釉的产生,应该说是中国陶瓷制作工艺上一次成功的发明。茄皮紫釉釉色工艺比较苛刻,若是普通的氧化锰,只能烧制出褐色,而茄皮紫釉的釉料中额外加入了一些碱分,因此能够呈现出奇异的紫色,并且所用碱分的比例要求十分高,太少或太多都不能达到这种效果,特别是碱分过多会降低釉对潮湿的抵抗能力,导致釉极易剥落。
湖北省博物馆藏康熙款黄釉大碗(见图5),通高16.4厘米,口径37.7厘米,底径16.2厘米,此碗大气磅礴,釉色艳丽纯正,胎土细腻白净坚实,拉胚精细。早清时期的黄秞瓷沿袭了明代工艺,并仿制宣德和弘治时期的风格,融合了暗刻、划、印、雕等高超的装饰工艺,具有鲜明的创新和突破性,成功甩掉了以往“素面朝天”的形象标签,进入了发展的时期。也由于其色彩所具有的特殊含义而被皇室所垄断。
10月8日,备受业内关注的“清乾隆粉青釉浮雕龙纹罐”掀起了香港苏富比2014秋拍的小高潮,以5000万港元起拍后,场内外多位买家参与争夺,在多轮竞价后,以9420万港元成交,打破了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由“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福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以8860万港元成交所创造的清代单色釉瓷器的拍卖纪录。
此罐短颈卷唇,宽肩圆润,下腹渐敛,器硕宏壮;表面饰以凸雕,内容主要为“苍龙教子、腾云御海”,并通体罩施粉青釉,亮泽晶莹;底署“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方篆款,雕工利落。据了解,该罐由放山居提供,上一次出现在拍卖行是1988年。
2014年10月8日,清乾隆年间的“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作为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亮点之一,以5000万元港币起拍,终以9420万元港币成交,约合7400多万元人民币,再次刷新了单色釉瓷的成交纪录,当仁不让地成为香港本季的秋拍明星,市场表现十分抢眼。
本次苏富比拍卖的“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属于青釉中的“粉青釉”,釉色青绿淡雅,釉面光泽柔和,达到类玉的效果,为青釉中佳色调之一。清代单色釉瓷继承了明代釉瓷的制作工艺,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发至鼎盛,是中国单色釉瓷制作史上的高峰。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因釉内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烧成后呈现出不同的色泽,包括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