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元代的至元通宝四体文钱,是元顺帝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1340年)铸造的。博宝在线拍卖网一年内共上拍至元通宝8枚。
至元通宝形制
而至元通宝四体文钱钱文则有四种:面文“至元通宝”4个字为汉文,背文穿上、穿下直读为蒙文八思巴文,穿右为察哈台文,穿左为西夏文。因此,该钱被称为“四体文钱”。在历朝历代的古钱币中,面文和背文多达四体的,仅此一例,别无其他,可谓“空前绝后”。关于这种钱的用途,历来钱币学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镇库钱,有人认为是供养钱,目前尚无定论。
汉修(上海)文化艺术馆近几年对至元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八思巴文“至通宝”折二--------价格:RMB1,340,000----日期:2016-05-25
至通宝八思巴文折三------------价格:RMB2,910,000----日期:2016-07-27
“至通宝”一枚----------------价格:RMB2,130,000----日期:2016-08-23
至通宝八思巴文折三------------价格:RMB1,860,000----日期:2017-01-01
至通宝钱范--------------------价格:RMB1,760,000----日期:2017-06-11
近几年至元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至通宝四文币------------------价格:RMB3,480,000----日期:2017-03-04
至通宝------------------------价格:RMB3,920,000----日期:2017-03-08
代至通宝篆书背五----------价格:RMB1,540,000----日期:2016-01-22
代至通宝篆书背五----------价格:RMB1,970,000----日期:2016-03-10
代至通宝篆书背五----------价格:RMB2,580,000----日期:2017-03-14
这枚元顺帝至元年间(1335年至1340年)铸造的“至元通宝”钱,因币上有四种钱文而被称为“四体文钱”,历朝历代的古钱币中面文和背文多达四体的,仅此一例。此钱直径4.48厘米,重19.4克。其面文为汉字,楷书直读;背有4个异文,奇崛古朴,疏密自然,笔法宛转,妙出逸趣,甚为独特。
至元通宝”是随着中世纪蒙古的崛起和元帝国的建立应运而生。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蒙古人虽然依仗强悍的骑兵军团征服了一系列文明程度较高的封建王朝,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先进文明所征服”。在入主中原之后,汉文化的博大精深、高雅绚丽和辉煌灿烂使征服者深受震撼,称羡不已。汉文化的强势地位和独特魅力以及统治汉地的实际需要使元朝统治者逐渐接受并采用了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建立制度即是其中之一。当时,中原地区使用的历史已达两千余年,到两宋时制度渐趋成熟。元帝国疆域辽阔,海陆交通发达,中外贸易往来频繁,江南地区的商业一度繁荣兴盛。在这种经济形势的推动下,元朝仿效宋代币制确立了不兑换的纸币本位制。
察哈台文是14世纪到20世纪初,生活在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的维吾尔族等突厥语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在国际上比较普遍地称为察哈台语,用于记录察哈台语的文字叫做察哈台文。察哈台文是由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喀尼亚文(喀拉汗文)演变而成的。这种文字使用了阿拉伯文的28个字母,同时从波斯文中借用了4个字母,此币币背穿右的字为察哈台文,也很难识别。
据史书记载,“至元通宝”版别众多,大小不等,钱文有汉文和巴思巴文两种,由于铸期仅有数月,故而遗存不多。我的这枚“至元通宝”为汉文钱,直径2.5厘米,郭细肉厚,穿孔适中,外观古拙陈旧,铜质粗糙坚硬,风格质朴庄重,正面钱文为楷书“至元通宝”,字体工整挺拔、浑厚有力。此钱虽然在规格样式上效仿宋代钱币,但是游牧民族的风格特色仍然显露无遗,与外观精致典雅、铜质细腻光滑、钱文清丽娟秀且温润婉媚的宋钱形成鲜明对照,凸显了蒙古民族粗犷豪放的精神气质和讲求自然实用的审美趋向。
至元通宝四体文钱是元顺帝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1340年)铸造的。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85年至1294年也曾铸造过至元通宝钱,但只有汉、蒙两体至折三共六品。而元顺帝所铸造的至元通宝版式繁杂,转变无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异文及供养钱等。其四体文钱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该钱直径45毫米、厚2.5毫米,重24克,历经600多年仍保存完好,可见老旧包浆,遍体红锈夹有绿锈,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