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正权,后改爰(yuán),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位老翁送一只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一部分后人提供,一部分出版过,一部分有前辈鉴定
日前,近80件作品亮相“2014年第4届广州艺术品交易博览会”,多家媒体对一个藏家拥有如此之多张大千作品的真伪予以极大关注。对此,张大千之孙张进先接受采访时透露:“此行是应邀前来祝贺的,至于作品真伪应看专家和鉴定师的鉴定。”
主办方介绍,展示的近80件张大千作品,分别为张大千从1930年至1982年期间创作,由澳门新建业集团收藏,本次只展览,不出售。
作为展场多幅作品的鉴定人之一,研究员、宫廷部主任单国强针对媒体记者“作品真假”问题的质疑,回答鉴定依据主要是看不同时期张大千作品的艺术风格特征。他透露这批藏品的来源一部分后人提供,一部分出版过,还有一部分有前辈鉴定。对作品鉴定非一次完成,是和故宫博物院潘深亮等三位专家一起分批看,前后大概用了3年时间。
单国强介绍,这些藏品在澳门和北京等地先后展览过,观众的反馈对作品真实性是一个考验。“我不敢说我看了就是对的,当然,我认为是。
1917年东渡在京都公平学校学习染织,课余时间坚持自学绘画,学诗,学治印。其二也在日本。[6]
念未婚妻谢舜华去世,至松江禅定寺为僧。师事住持逸琳法师,大千。三月后还俗。
1920年返川与曾正蓉完婚。婚后赴沪。同年9月12日,李瑞清病故,享年54岁。作《次回先生诗意图》,署名啼鹃。啼鹃是张大千早年署名之一。
1921年借寓上海李薇庄宅。与李秋君定交。秋君名祖云,别号瓯湘馆主。在三师叔(李筠庵)的影响下,开始临仿画迹,仿石涛册页一开,瞒过前辈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