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田黄薄意雕随形章权威鉴定机构

时间:2017-12-26 10:58

  在我国的古玩市场和拍卖市场上,2012年至2013年期间,田黄石的价格在每克8000元至10000元之间。

  今年田黄石的市场价格则已经达到了每克1.5万元至2万元之间,收购底价达到了每克1.5万元,可谓是价比黄金的几十倍。

  截止到2015年4月1日,国内田黄石价格较去年更是有明显增长。目前市场上出现较多的为一百克左右的,精品田黄均价在6万/克左右,田黄石市场依旧表现良好。薄意是围绕石材表面所做的极为纤细浅薄的雕刻,有浮雕的立体感,又充满了中国画式的意境和构图,既能够大限度地保留珍贵的石材,又能够展现出寿山石雕天人合一之美,因此被广泛地运用于田黄石的雕刻创作。匡时“方寸乾坤”专场一枚重141g的田黄薄意《五老图》就颇得水墨意趣,按图录释文所说,应是颇得“清人汪圻所作《五老图》的精髓”。

  上海艺术品有限公司近几年对田黄薄意雕随形章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田黄薄意雕松下老人纹摆件------价格:RMB1,510,000----日期:2016-08-16

  白田黄石薄意雕凤纹头方章------价格:RMB3,920,000----日期:2017-02-19

  橘皮田黄薄意雕神仙人物随形----价格:RMB2,470,000----日期:2016-01-22

  白田黄石薄意雕凤纹头方章------价格:RMB2,870,000----日期:2017-06-13

  白田黄石薄意雕凤纹头方章------价格:RMB4,880,000----日期:2016-02-24

  近几年田黄薄意雕随形章市场成交的价格:

  田黄薄意雕梅花纹随形章--------价格:RMB3,830,000----日期:2016-01-14

  田黄石薄意雕岁寒三友随形章----价格:RMB1,990,000----日期:2016-01-02

  田黄薄意雕“秋山行旅图”摆----价格:RMB1,170,000----日期:2017-06-26

  田黄薄意雕松下高士------------价格:RMB5,340,000----日期:2016-03-24

  田黄薄意雕罗汉随形章----------价格:RMB3,960,000----日期:2016-08-27

  林清卿在世时已是名重当时,其雕刻技艺炉火纯青,薄意作品层次分明,极富空间感,多给人空灵深邃之感,当时有许多石贾争相出高价求其作品,但往往不可得。如今林清卿留世之作已是有限,且件件难得。现为了弘扬与传播福州传统文化,加强闽都文化交流,保护与传承薄意雕刻工艺,由清卿薄意艺术研究院、福建东南拍卖、《文化生活报》共同主办“清卿世界——林清卿雕刻艺术展”将于本周六(9月19日)上午10点在福建省集珍艺术馆开展。据了解,此次展览,主办方从7月份开始全国征集活动,先后奔赴上海、上海、上海等地,征集所得林清卿作品200多件,经评审会挑选,选取近六十件具代表性的作品参展。

  当然如果田黄石及田黄作品的重量也是影响价格的很大因素,再好的田黄如果小于10克的话价格不会很高(100分品相的10克田黄拍卖价格也就是7-8万左右,因为这样的小田黄还不成气候)

  福建寿山田黄石、浙田石、昌化鸡血石等被誉为“印石三宝”,其中田黄石更由于石质极佳且寓意吉祥,更被誉为“印石之冠”、“万石之王”、“帝石”等。

  即使是钻石也难以企及,所以田黄被列为目前全世界贵的石种。

  石帝田黄,天生就有一股皇家富贵之气。前两年,田黄石行情持续大幅上涨,成为艺术品领域中炙手可热的收藏品种,精品田黄进入千万级行列更是宣告了“田黄时代”的到来。不过由于国内艺术品市场持续低迷,部分藏家和投资者也有些看不清未来趋势,田黄的价格是否已经达到顶峰成为大家心头的一个疑问。

  从市场表现来看,品质较高的田黄每克价格集中在5万至6万之间,个别珍品甚至在每克10万的以上。同时,在福州,田黄已经具备了较为可靠的鉴定体系,像福建东南拍卖这样的老牌拍卖机构,可以做出对该项拍品从材质到作者的全保真承诺,不论对于个人收藏还是投资,其可靠性有了稳固的保障。另外从资产角度来看,金融衍生服务的配套,使得资源性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变的“有据可依”,更加规范化,收藏和投资也变得有保证。

  而以当前的经济环境与资源匮乏程度衡量,田黄石的投资空间仍可保持乐观。尤其是今年4月,海峡银行与寿山石行业联手推出寿山石质押等文化金融产品,田黄石等资源性藏品开始由艺术资产向金产转化,标志着“后田黄”时代来临。

  虽然这几年在国际艺术品收藏市场上也偶有田黄作品出现,但相比同属于资源性藏品如钻石、翡翠等传统的宝石,田黄的活跃度与认可度要远远底于这些宝石。究其根源,除去文化差异这一原因,田黄石资源几近枯竭,为数不多的精品已经大多被各古玩藏家长期收藏,不见于市面,家中虽有“美娇人”,却是“养在深闺人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