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元青花茶碗鉴定的基本要素

时间:2017-12-08 16:18

  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这件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碗,造型灵巧端庄,隽秀幽雅,工艺制作规整,胎体细腻轻薄,足跟较窄。古陶瓷研究界和收藏界称这种造型的碗心碗。这件碗上的青花装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釉面细腻、光润。青花枝纹、波涛纹、回纹色泽鲜艳浓重,凝聚处现黑色斑点。

  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过渡时期,体现在茶叶加工方式上的改变是饼茶开始衰退,散茶(即芽茶和叶茶)逐渐兴起。随着茶叶加工方式改变,相应的饮茶方式也出现了变化,以饼茶研末而饮的点茶法和煎茶法逐渐被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方法替代。茶器也由适应唐代末茶的茶瓯、宋代斗茶的茶盏发展到元代饮用散茶的茶杯。

  这件茶碗造型奇巧,制作精致考究,青花纹饰单纯大方。碗壁内外装饰有回纹、卷草纹、莲瓣纹等,青花色泽鲜艳浓重。在制作工艺上,器物规整,修胎十分讲究。在器底削足处理上,改变了元代的斜削方法,底足基本平削。在图案布局上,改变了明洪武以前的多层次、繁密的格局,多留空白地。在绘画用笔上,每一笔起笔落笔的笔迹都能看出浓淡。釉面白中泛青,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面内有微气孔,釉色“肥亮”。

  鸡心碗在明代永乐瓷器品种中和压手杯一样,是当时饮具中高水平的产品。碗类器皿从产生起,就以日用为主要目的。一件精美的用品,也是良好的收藏品和陈列品。明代永乐时期的鸡心碗主要为宫廷皇家服务,也用来赏赐王公大臣,赠送有关国家使节。鸡心碗类似饮用器具,质地要求很高,往往不惜工本,用好的原料,由的匠师制造。

  明代晚期青花瓷的特点:

  明代晚期,青花发色用料是国产石子青,坡塘青,回青。青花用料的提炼方法,由传统的水洗提炼发,改变为用火煅烧法。青花发色用料的石子青,坡塘青是高锰低铁料,青花发色带灰,紫色。

  明代晚期绘画风格,用的是皴,辟,点,染,涂,擦,一笔平涂各种表现手法,绘画作品表现得酣畅淋漓。

  明代晚期青花瓷器的纹饰有铭文,寺庙,神仙人物,也有瑞兽,卷草,扁菊,缠枝花卉各种纹饰。透过纹饰中的铭文和祈祷神灵保佑的画面,可以看见战争不断的晚明时期,人们希望,祈求太平祥和的心境。

  晚明时期青花瓷的胎质较为粗松,修胎也很草率。明代中期和晚期的青花瓷底足都有痕和火石红。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元代的茶碗器形相对收敛,更便于携带,在茶碗内部绘画有装饰性花纹,这是开先河之举,在元之前,瓷器上的花纹多是刻或印在器物表面之上的。此外,元代也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突出表现为元青花的出现。元青花以景德镇窑烧造的青花瓷器为,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以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而著称,是中国陶瓷史上青花器的个高峰。元青花因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元青花茶碗能够保留至今的更是少之又少,故而异常珍贵。

  元青花器物少在中国使用,它是元代统治者为了与其他国家“联络感情”,在景德镇特别烧制的“礼物”,造型与中东的金银器相似,一般送到土耳其和伊拉克、伊朗等国的皇室。因为蒙古族为游牧民族,“马背上的生活”适用金银器,认为瓷器易碎、不上档次,所以皇室不使用瓷器。但由于青花为外国进口料,价格高昂,所以部分小件青花普通品由国内的有钱人家使用,老百姓一般使用白釉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