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关金券,本是国民党政府专供进口关税所使用的一种货币,以中央银行名义发行。关金券图案统一,正面为孙中山像,背面为上海海关大楼。除有一种为横式外,其余全部采用直型。
中文名
关金券
外文名
Guanjinquan
发行名义
中央银行名义
印刷单位
德纳罗公司、美商保安公司等
目录
1 什么是关金券
2 印刷单位
3 相关知识
什么是关金券
编辑
早期发行的关金券为1930年版,印有上海地名,其中壹元、五圆、十圆券有三种签名,10分、20分券有二种签名,并且均为正背双面印刷号码。[1]
印刷单位
编辑
关金券先后由美国钞票公司、德纳罗公司、美商保安公司、英国华德路公司、大业印刷公司、大东书局上海厂、中华书局发行,应独立成体系。
相关知识
编辑
关金劵是“海关金单位兑换券”的简称,为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海关收税的计算单位。关金券发行之初,正面为国父孙中山像,印有地名和“凭票即付”等字样,背面图样为上海海关大楼,均为直型。
原来海关收税为银两,1929年世界银价大落,影响关税收入。银价持续下跌虽有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对偿还外债而言,则增加了负担。政府于1930年1月决定征收金币,以值0.601866克纯金为单位作标准计算,称“海关金单位”,合美元0.40元;1930年中央银行即委托美国钞票公司印制关金兑换券;1931年5月中央银行正式发行关金券,作为缴纳关税之用。
1942年4月,国民政府财政部规定以关金一元折合法币二十元的比价,与法币并行流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国民政府变相增发法币大钞,关金券公开地行使流通功能,变成真正的纸币。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宣布废除法币和关金券,发行金圆券,并以1金圆券兑换15万关金券的比率收兑关金券。同年11月21日停止收兑,关金券正式作废。
共流通17年半。
期间正式发行的关金券种类有47种,未发行的有4种。由于国民政府严重财政危机,恶性通货膨胀迫使关金券进入流通领域,最终不但没有稳定金融,反而成为废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