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铸造始于1900年,止于1911年,是清朝末期最主要的辅币,被誉为中国近代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1906年,清政俯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故全国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大清铜币”,尽皆镌铸干支年号,无一例外。现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十,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辛亥(宣统三年,1911年)六种年号。
平台征集到一枚大清铜币,面中央有“大清铜币”四个汉字,内嵌一小字代表地名“鄂”,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侧为年份。边缘中间分别“户部”二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钱背中央为蟠龙,上端是铸刻“宣统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er Coin”字样(大清帝国铜币)。神龙纹路依旧,如刀刻所成,铸造工艺神乎其技,且龙身纹路精美,并有云海衬托,威风凛凛。
正面文字清秀俊美,大气磅礴,背面龙纹打造深峻清晰,保存较好,其色泽、包浆自然,不论是文字还是图案,都显得自然细腻,深浅合适,铸造精湛。稍有绿锈但并不影响品相,平添几分沧桑的历史韵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极具收藏价值!
大清铜币是近代机制币中的代表,知名度颇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于其版面设计优雅美观、制作精良、存世较少而广受铜币爱好者的喜爱。大清铜币是先辈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和财富,即使没有了当初的流通交换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便逐渐的上升,在收藏市场上如日中天,非常抢手,有着难以言喻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