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是否进口:否
-
工艺:瓷器,鸡宝,猪宝,字画,古币,玉器,龙涎香,紫砂壶
-
经营模式:拍卖,鉴定,交易
-
公司行业:拍卖,鉴定
-
公司区域:上海杨浦
- 产品优势
-
产品特点:
瓷器,鸡宝,猪宝,字画,古币,玉器,龙涎香,紫砂壶等拍卖,鉴定,交易
-
服务特点:
提供细致、周到的艺术品投资交易服务
上海字画收购中心书画鉴定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真伪和辨别是非的工作。判断真伪就是对有作者款题和印章的书画作品的真假做出正确的判断。辨别是非是对一件书画作品,尤其是古代的书画作品,由于它有一个相当长的流传过程,我们要对书画作品的流传过程进行辨别,如书画作品上的题跋、鉴藏印等,书画鉴定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这两项。如遇到没有作者款识和印章的书画作品时,我们只需根据书画作品的风格特点给其断定一个时代即可。
书画件幅的形式也有它的时代风格。如北宋人常画高头大卷。团扇宋元都有,明代就少了,一直要刭清代道光时才又时兴起来。折扇明初才更多地流行起来,起初用它来写字,后来才作画。对联产生于明代晩期,乾隆以后始流行,如有宋元人款的对联,可以肯定是假的。 从事鉴定的人不妨将书画的时代分一分段落。我自己是这样划分的:唐、北宋、南宋、元、明早期、明中期、明晩期到清初、康雍到乾隆初、乾嘉到道咸、同光到民国初年。只要我们书画看得多了,渐渐熟悉了,不同时代的风格在心目中就会出现一个轮廓。闭上眼睛,我们可以想得出北宋的画大概是什么样子,南宋的又如何;明代早期的字大概是什么样子,中、晚期的又如何。凡遇一件具体的作品时,首先要看它的风格特点属于哪个时代。它的时代,已经摸索判断之后,然后再做进一步的考查,便方便多了。不过时代也不是上来即能十分确定的,有时也是从其他条件已知之后才判断出来的,更要充分考虑其他种种的可能性。一则提防有,例如某些在野的文人不事科举,所写的字与一般科举出身文人的书法便可能不同。二则前期的风格有时会延续到后代。元朝的某些道释画家,保存了宋人的面貌,一直传到明清,仍然变化不大。不过不见得一个画家继承了前代的画派便具备了前代的一切特点。例如明人学马、夏山水的很多,但宋人笔法紧,明人笔法松,宋人笔触重,明人笔触轻,外貌似相似,总的效果却有出入。流往国外的一幅马夏派山水画轴,署名“世昌”,下有“历山”朱文印,外人论著标明为宋人徐世昌作。从画的笔法、笔触来看,当为明人所作。按明代山东有画家名王世昌号历山,更可知此画的作者是明代的王世昌而非宋代的徐世昌。
在过去的鉴赏家中也有不相信印章的,认为它不起作用,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古人印章传下来的究竟是少数,翻刻造假,在过去不具备照相制版的技术条件下是比较困难的。即使翻刻得好,也容易辨别。因此印章在辅助依据中还是比较重要的一项。 书画凭借纸绢而存在,纸绢对鉴定之重要自不待言。不同的绢纸,有它的不同特点,在不同的纸绢上作书画,便出现不同的效果。书画家各有他们自己喜用的纸绢,以期能地表达出他们的艺术特点。当然也还与他们当时取得的方便条件有关。例如,米芾喜用一种黄纸(名称待考),刘墉、梁同书等人喜用蜡笺等等。有少数几种纸只在历史上某一时期有,而且数量不多,米芾、欧阳修过一种白发灰的纸,只北宋有。一种很白很细的纸也产于北宋,南宋高宗时也还有一些。明大家沈周、文征明等常用一种白棉纸,质松而容易变黑。正德、嘉靖间有一种近似洋纸的布纹纸,写尺牍有时用,弘历(乾隆)也曾使用它。绢也有很多种。宋画院尤其是南宋中期画院所用的绢,光匀细致,历久不纰,可能是由于经纬紧密,灰尘不易侵着的原故。明中期有一种粗绢,疏透如纱,张平山常用,有一幅达摩轴就是用这种绢画成的。一般说来,纸绢也有它的时代风尚。宋朝四大书法家熟纸写字,取其光滑适,到元朝才有用生纸的。早期绘画多用绢,后期多用纸,这与画法的发展有关。宋代画家如范宽、郭熙、马远、夏珪等,多用水墨烘染,故绢素为宜;元以来的文人画偏重皴擦,用纸便于表现。
有的画应当说本来是真的,因被人加上假题,反成了伪作。例如在《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印出的一幅草虫图轴,署款李亨。按前代画家有两个李亨,一为元人,一为清人。从草虫轴的时代风格来看,出于清人之手,本是清代李亨的真迹。但画上有后人伪造明钱穀和清卞永誉的跋,出于有了这两段题字,却使它成了一幅假的元人画了。这方面的作伪伎俩和制造伪书画一样的层出不穷,具体的事例写一专册,这里多举了。 收藏印对书画鉴定也是有帮助的。一则是有些烜赫名迹经过历代鉴赏家收藏都盖上了他们的钤记,将收藏者的时代排一排,便可弄清它的传世经过,前人所谓“流传有绪”就是指此。其次是有几位鉴赏家如梁清标、安岐眼力高,凡经这二人盖过鉴藏印的书画,大多数是。再其次是收藏印至少可以为作品的下限年代提供的根据。一幅画如有赵佶的收藏印,就可以确定晚也是北宋;如有张丑的收藏印,就可以确定至迟也是晚明。余此类推,不必再为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