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是否进口:否
-
工艺:瓷器,鸡宝,猪宝,字画,古币,玉器,龙涎香,紫砂壶
-
经营模式:拍卖,鉴定,交易
-
公司行业:拍卖,鉴定
-
公司区域:上海杨浦
- 产品优势
-
产品特点:
瓷器,鸡宝,猪宝,字画,古币,玉器,龙涎香,紫砂壶等拍卖,鉴定,交易
-
服务特点:
提供细致、周到的艺术品投资交易服务
浙江字画鉴定服务商多作比较。鉴定真伪关键在于比较,徐邦达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比较,何谈鉴定”,权威的书画鉴定家们对书画作品的鉴定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对照比较的过程。日常当我们遇上赝品,可以用建立起的书画鉴定的标尺与之比较,从中寻找到赝品的“蛛丝马迹”。
过去有些国外人士企图通过对绢的研究来解决中国画的鉴定问题。他们做过多次试验,把已经肯定了年代的作品如郭熙《早春图》拍照放大,作精密的现察,但仍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来作为鉴定书画年代或真伪的依据。这是因为古代纺织原料可以长期不变——明代蚕吐的丝和现在蚕吐的丝不会有什么两样——而生产技法也可能延续很久没有改变,所以很可能二、三百年间所生产的绢是一样的。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同一时期生产的绢,因地区不同、蚕种不同、织法不同,反会有相当大的差别。再说古代纸绢也可以留到后代才被人使用。文徵明、王宠等便用过藏经纸,金农也常用旧纸书画,弘历也用了不少宋纸。近代作伪越来越精,解放前上海曾有人用白棉纸的明版书,切下天地头,泡成纸浆,重制成小幅笺纸,看起来和明朝纸质料一样,不易分辨。所以只凭纸绢的年代、质地来判断书画真伪是肯定要上当的。
印章本身比使用印章的书画家寿命长。书画家死了,如果印章还在,别人可以将它盖到伪造的书画上去。解放前上海有个画家得到一套戴熙的印章,利用它制造了大批的假画。丁辅之曾把丁敬、金农的印当做收藏章盖在书画上。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有一本法若真山水册,其中有些印章盖在经修补后的破洞上,不合乎用印的格式,原来是他的孙子法光祖干的事。以上都足以说明后人可以使用前人的遗印。 有些书画家所用的印章虽比较固定,不常更换,容易核对;有些书画家的印章却既多且乱,根本无法核对。这是鉴定书画印章为凭的另一个理由。例如沈周就是名画家中印章较乱的一位。他的作品有几幅从各方面来看都可以肯定是真迹,但印章偏偏不一致。突出的例子是故宫博物院所藏《卧游册》中画牛的一开,盖在同幅上的两方白文“启南”印,字文、大小相同,但非一印。画家中印章多而乱的不止沈周一人,倘专凭印鉴来断定真伪,那么对他们的作品只好一律否定了。
有的画应当说本来是真的,因被人加上假题,反成了伪作。例如在《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印出的一幅草虫图轴,署款李亨。按前代画家有两个李亨,一为元人,一为清人。从草虫轴的时代风格来看,出于清人之手,本是清代李亨的真迹。但画上有后人伪造明钱穀和清卞永誉的跋,出于有了这两段题字,却使它成了一幅假的元人画了。这方面的作伪伎俩和制造伪书画一样的层出不穷,具体的事例写一专册,这里多举了。 收藏印对书画鉴定也是有帮助的。一则是有些烜赫名迹经过历代鉴赏家收藏都盖上了他们的钤记,将收藏者的时代排一排,便可弄清它的传世经过,前人所谓“流传有绪”就是指此。其次是有几位鉴赏家如梁清标、安岐眼力高,凡经这二人盖过鉴藏印的书画,大多数是。再其次是收藏印至少可以为作品的下限年代提供的根据。一幅画如有赵佶的收藏印,就可以确定晚也是北宋;如有张丑的收藏印,就可以确定至迟也是晚明。余此类推,不必再为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