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是否进口:否
-
工艺:瓷器,鸡宝,猪宝,字画,古币,玉器,龙涎香,紫砂壶
-
经营模式:拍卖,鉴定,交易
-
公司行业:拍卖,鉴定
-
公司区域:上海杨浦
- 产品优势
-
产品特点:
瓷器,鸡宝,猪宝,字画,古币,玉器,龙涎香,紫砂壶等拍卖,鉴定,交易
-
服务特点:
提供细致、周到的艺术品投资交易服务
商丘字画交易企业要全面了解这些画家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规律很是困难,即使精于此道的专家一般也只能局限于某一时期的部分画家。因此,我们在学习书画鉴定过程中要多向有经验的专家学习请教,以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后人的题跋,对书画鉴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作伪在宋代已很盛行,米芾《书史》便记载他所临写的王献之《鹅群帖》及虞世南书,被王晋卿染成古,加上从别处移来的题跋,装在一起,还请当时的公卿来题。这些字卷如果传到现在,宋人题跋虽真,帖本身却是米芾临的。 题跋对书画的鉴定是否可信还要看题跋者的水平。弘历收藏至富,题跋也很多,但鉴别能力却差,往往弄假成真。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他先得到了赝本,叹为旷世无双,天下黄公望,随身携带,每次阅看,必加题识,将卷中的空隙都填满了。后来真本也入内府,他反瞪着眼睛说是假的。文徵明的题跋就较为可信,因他工书善画。鉴别能力高,说出话来就有分量。鉴定的人除了眼力有高低之差,还须看他对作品的负责的态度如何。董其昌经眼过很多书画名迹,但在品评真伪上不严肃,因此不能对他的题跋相信。总的说来,前代的鉴赏家去古较近,见到的东西多,有比我们占便宜的地方。他们的题默虽不可尽信,还是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
元明以后的某些文人画家,构图落墨往往顷刻而成。五代、北宋的花鸟画着重写生,后来才有写意的“四君子画(梅、兰、竹、菊),这自和文人画有密切的联系。以上只是简略地提一提时代不同,画家的思想、生活、工具、方法都会有所改变以致影响绘画的风格,而使人看出它的时代特点。这仅是几个例子,至于细致的分析叙述,自然不是短时间所能讲清楚的。 具体到绘画中的服饰器用,往往有关历史制度,所反映的时代特点更为鲜明。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衣冠异制》专论这方面的问题。画中事物是否与历史相符,被郭氏用作评价的标准之一,可见自古以来鉴赏家对这方面就十分注意。熟悉各个时代的服饰器用对鉴定是有帮助的。古代画家也有画错了前代衣冠制度的,但只有错画或混淆了前代已有的,而不会预先画出当时尚未有的。有些画上题有唐代画家的名款,但画中有用藤竹缠扎的高形圆几和带束腰的长方高桌,即从器物上来看,便知这画是宋非唐。而譬如有古纸古绢的风俗画,而中有戴红顶花翎的人物,无论纸绢如何古老,它也对不会是清以前的作品。
鉴定书画需要有文学知识。古代书画家往往兼是文学家。如果我们读过他的集子,熟悉他以及他同时代人的诗文,对他们的思想、感情、风格就能有更全面的认识。遇到这一家的书画时,对他的了解就不仅仅是某件作品所提供给我们的知识,而会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这对鉴定也是有帮助的。 书画的鉴定真伪固然不等于对某一书画家和他的作品作全面的艺术评价,但也不等于说书画鉴定者不需要具备艺术欣赏能力。前代书画流传,世代受人珍重爱护,原因虽不止一端,但作品的艺术价值,往往是首先被人考虑到的。一般地说来,历史的评价,总是公允的。如果一个鉴定工作者,毫无艺术欣赏能力,那么他对作品真伪的判断也不能算是全面了。历来对于书画真假与好坏的关系有这样两句话:“真的不一定好,假的不一定坏。”我也同意这种说法。但这究竟是而不是一般,前人的作品毕竟是真而好的多,假而好的少。我们不能否认有不少真伪的判断是考虑了书画的艺术价值才作出决定的。何况要是鉴定者的欣赏水平低下,又怎能在遇到的时候,分辨出其为真而坏、假而好呢?又如前而提到的在鉴定某家的一件作品时,要分辨出它是某家的代表作,还是一般作品,或是较差的作品。这种高下的品评也是要靠艺术欣赏能力来分类评级的。因此,经常注意个人的艺术修养,提高欣赏水平,是一个鉴定工作者应当不断努力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