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是否进口:否
-
工艺:瓷器,鸡宝,猪宝,字画,古币,玉器,龙涎香,紫砂壶
-
经营模式:拍卖,鉴定,交易
-
公司行业:拍卖,鉴定
-
公司区域:上海杨浦
- 产品优势
-
产品特点:
瓷器,鸡宝,猪宝,字画,古币,玉器,龙涎香,紫砂壶等拍卖,鉴定,交易
-
服务特点:
提供细致、周到的艺术品投资交易服务
贵州字画拍卖企业要全面了解这些画家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规律很是困难,即使精于此道的专家一般也只能局限于某一时期的部分画家。因此,我们在学习书画鉴定过程中要多向有经验的专家学习请教,以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考古发掘所得的文物,一般只有断代问题,没有真假问题,但也不尽然。苏州以往做假铜器,竟运到河南埋在墓坑里,过若干年再掘出来卖,甚至还带着买主一起去挖,使人相信。一个考古工作者如能识别那些“假货”,知其底蕴,总比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要好。至于一个书画鉴定者,所接触的文物主要是传世之品,就更对伪品用心研究了。所谓既想知真,知假;不能知假,亦难辨真。法所谓“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文物,真有真的规律,假也有假的规律,书画也不能。作伪者虽心机用尽,诡计多端,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做假,其中又包括照摹、拼凑、摹拟大意、凭空臆造等四种方式;另一类是利用前人的书画,用改款、添款或割款的方法来做假。这些原件的作者本无心作伪,作品也本是真迹,而做假是后人强加到它们身上去的。鉴别者就要辨认一下究竟原作者是谁,把是非问题弄清楚,所谓“明是非”者指此。 照摹接近现在的复制,在古时肯定是不少的,而且所摹以名迹居多。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入元秘府,“为官匠装池者以似本易出”,这似本若非照摹是不敢拿去顶换真本的。近代照摹的伪作更为常见,拿戴熙的画来说,解放前上海的徐俊卿和北京的陶洙都是作伪能手。陶洙伪造的《西冷烟雨图》从外签、引首一直到本身和题跋都是复制,颇有几分相似。但笔墨不免呆滞,真伪还是判然易见的。
至于书、画的创作,刻印、制、制纸、织绢以至装潢等等知识,如果能了解一分,即有一分的用处。当然不是说书家才能鉴字,画家才能鉴画,但是作为基础知识,了解操作情形,终是有益处的。 前面讲到鉴定书画有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但这种关系还要善于掌握,灵活运用,如果毫无辨地去套用,也会出现错误的。在一般的情况下,鉴定一件作品首先看它的时代风格,再看个人风格,然后看各项辅助条件。这幅发挥了水墨特点的花鸟画,无疑地有浓厚的元人气息。从个人风格来看,可以肯定是王渊的晚期作品,凡是题有至正年款的作品,都是这种面目。隶书的款字和“王若水印”“墨妙笔精”两印都很好,纸也很旧。收藏传世的经过倘若我们由近向远推溯,解放前此轴为上海周湘云,在他之前是张弧的收藏,画上有“张弧之印”钤记。乾隆的印玺说明当时保存在清内府。入内府之前为梁清标。再向上有秦溪朱氏的题诗,上距作画之时一百多年。用主要和辅助依据来检查这轴画,一切都是符合的、一致的,为它提出了正面、肯定的据,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它是真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项主要依据和多项辅助依据每一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各有联系的。
过去有些国外人士企图通过对绢的研究来解决中国画的鉴定问题。他们做过多次试验,把已经肯定了年代的作品如郭熙《早春图》拍照放大,作精密的现察,但仍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来作为鉴定书画年代或真伪的依据。这是因为古代纺织原料可以长期不变——明代蚕吐的丝和现在蚕吐的丝不会有什么两样——而生产技法也可能延续很久没有改变,所以很可能二、三百年间所生产的绢是一样的。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同一时期生产的绢,因地区不同、蚕种不同、织法不同,反会有相当大的差别。再说古代纸绢也可以留到后代才被人使用。文徵明、王宠等便用过藏经纸,金农也常用旧纸书画,弘历也用了不少宋纸。近代作伪越来越精,解放前上海曾有人用白棉纸的明版书,切下天地头,泡成纸浆,重制成小幅笺纸,看起来和明朝纸质料一样,不易分辨。所以只凭纸绢的年代、质地来判断书画真伪是肯定要上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