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
产品参数
-
是否进口:否
-
工艺:瓷器,鸡宝,猪宝,字画,古币,玉器,龙涎香,紫砂壶
-
经营模式:拍卖,鉴定,交易
-
公司行业:拍卖,鉴定
-
公司区域:上海杨浦
- 产品优势
-
产品特点:
瓷器,鸡宝,猪宝,字画,古币,玉器,龙涎香,紫砂壶等拍卖,鉴定,交易
-
服务特点:
提供细致、周到的艺术品投资交易服务
宜春字画拍卖机构怎样从装裱形式来辨别书画的真伪?
装裱与书画本身的关系要间接一些,但有时也可作为鉴定书画的有力佐证。各个时代的绫、锦,其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有出入。前人的收藏印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这就必然同装裱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书画件幅的形式也有它的时代风格。如北宋人常画高头大卷。团扇宋元都有,明代就少了,一直要刭清代道光时才又时兴起来。折扇明初才更多地流行起来,起初用它来写字,后来才作画。对联产生于明代晩期,乾隆以后始流行,如有宋元人款的对联,可以肯定是假的。 从事鉴定的人不妨将书画的时代分一分段落。我自己是这样划分的:唐、北宋、南宋、元、明早期、明中期、明晩期到清初、康雍到乾隆初、乾嘉到道咸、同光到民国初年。只要我们书画看得多了,渐渐熟悉了,不同时代的风格在心目中就会出现一个轮廓。闭上眼睛,我们可以想得出北宋的画大概是什么样子,南宋的又如何;明代早期的字大概是什么样子,中、晚期的又如何。凡遇一件具体的作品时,首先要看它的风格特点属于哪个时代。它的时代,已经摸索判断之后,然后再做进一步的考查,便方便多了。不过时代也不是上来即能十分确定的,有时也是从其他条件已知之后才判断出来的,更要充分考虑其他种种的可能性。一则提防有,例如某些在野的文人不事科举,所写的字与一般科举出身文人的书法便可能不同。二则前期的风格有时会延续到后代。元朝的某些道释画家,保存了宋人的面貌,一直传到明清,仍然变化不大。不过不见得一个画家继承了前代的画派便具备了前代的一切特点。例如明人学马、夏山水的很多,但宋人笔法紧,明人笔法松,宋人笔触重,明人笔触轻,外貌似相似,总的效果却有出入。流往国外的一幅马夏派山水画轴,署名“世昌”,下有“历山”朱文印,外人论著标明为宋人徐世昌作。从画的笔法、笔触来看,当为明人所作。按明代山东有画家名王世昌号历山,更可知此画的作者是明代的王世昌而非宋代的徐世昌。
鉴定书画需要有文学知识。古代书画家往往兼是文学家。如果我们读过他的集子,熟悉他以及他同时代人的诗文,对他们的思想、感情、风格就能有更全面的认识。遇到这一家的书画时,对他的了解就不仅仅是某件作品所提供给我们的知识,而会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这对鉴定也是有帮助的。 书画的鉴定真伪固然不等于对某一书画家和他的作品作全面的艺术评价,但也不等于说书画鉴定者不需要具备艺术欣赏能力。前代书画流传,世代受人珍重爱护,原因虽不止一端,但作品的艺术价值,往往是首先被人考虑到的。一般地说来,历史的评价,总是公允的。如果一个鉴定工作者,毫无艺术欣赏能力,那么他对作品真伪的判断也不能算是全面了。历来对于书画真假与好坏的关系有这样两句话:“真的不一定好,假的不一定坏。”我也同意这种说法。但这究竟是而不是一般,前人的作品毕竟是真而好的多,假而好的少。我们不能否认有不少真伪的判断是考虑了书画的艺术价值才作出决定的。何况要是鉴定者的欣赏水平低下,又怎能在遇到的时候,分辨出其为真而坏、假而好呢?又如前而提到的在鉴定某家的一件作品时,要分辨出它是某家的代表作,还是一般作品,或是较差的作品。这种高下的品评也是要靠艺术欣赏能力来分类评级的。因此,经常注意个人的艺术修养,提高欣赏水平,是一个鉴定工作者应当不断努力以求的。
历代帝王年号、天干地支方面的常识,对于书画的正确鉴定,往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避讳的问题是复杂的,在书画鉴定中运用避讳来断代,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要依据不同的条件,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