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字画拍卖企业

名称:通化字画拍卖企业

供应商:中国古董古玩艺术品交易

价格:面议

最小起订量:1/手

地址:上海杨浦区

手机:18758203177

联系人:刘总 (请说在中科商务网上看到)

产品编号:194234262

更新时间:2024-01-05

发布者IP:36.4.243.10

详细说明
产品参数
是否进口:否
工艺:瓷器,鸡宝,猪宝,字画,古币,玉器,龙涎香,紫砂壶
经营模式:拍卖,鉴定,交易
公司行业:拍卖,鉴定
公司区域:上海杨浦
产品优势
产品特点: 瓷器,鸡宝,猪宝,字画,古币,玉器,龙涎香,紫砂壶等拍卖,鉴定,交易
服务特点: 提供细致、周到的艺术品投资交易服务

  通化字画拍卖企业怎样从装裱形式来辨别书画的真伪?

  装裱与书画本身的关系要间接一些,但有时也可作为鉴定书画的有力佐证。各个时代的绫、锦,其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有出入。前人的收藏印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这就必然同装裱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印章是文件上的明物,是“取信于人”的东西,书画家用以表示确属自己的创作,鉴赏家用以表示自己的鉴别,都是相当郑重的。由于印的质地比较坚固,所以某家的某些印可以延续用若干年,甚至一生。印虽然会因用久而损坏,但究竟不是每一件作品都新刻一印,而常是若干件书画上同用某一个或几个印,所以从印章的真伪来帮助判断作品的真伪,是有相当根据的。因此前代鉴定家,是十九、二十世纪之际的收藏家曾将印章作为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庞元济就重视印章,主张逐件画、逐方印地进行比较。例如他所藏的王翚画,印章都经仔细核对过。但我认为印章除了它有可作为依据的一面,还有它不足为依据的一面,所以只能作为辅助依据。

  过去有些国外人士企图通过对绢的研究来解决中国画的鉴定问题。他们做过多次试验,把已经肯定了年代的作品如郭熙《早春图》拍照放大,作精密的现察,但仍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来作为鉴定书画年代或真伪的依据。这是因为古代纺织原料可以长期不变——明代蚕吐的丝和现在蚕吐的丝不会有什么两样——而生产技法也可能延续很久没有改变,所以很可能二、三百年间所生产的绢是一样的。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同一时期生产的绢,因地区不同、蚕种不同、织法不同,反会有相当大的差别。再说古代纸绢也可以留到后代才被人使用。文徵明、王宠等便用过藏经纸,金农也常用旧纸书画,弘历也用了不少宋纸。近代作伪越来越精,解放前上海曾有人用白棉纸的明版书,切下天地头,泡成纸浆,重制成小幅笺纸,看起来和明朝纸质料一样,不易分辨。所以只凭纸绢的年代、质地来判断书画真伪是肯定要上当的。

  一般来说,设工笔画用绢较多,水墨写意画用纸较多。唐、五代以前的绘画,就流传的作品看,几乎全是绢本的。宋代以后发展了水墨写意画,用纸本的逐渐多起来。元代高克恭、郭畀、方从义等人作品的题材多为水墨云山,所以用纸本表现效果较好。明代“院体”画家王谔、李在,以及戴进、吴伟、张路等人,山水仿宋代马远、夏圭,花鸟画勾勒设,为了和画风题材相适应,大多采用绢本。古代的纸绢可以流传到后代,后代人有可能用前代人的纸绢作画书写,而前人不可能用后代的纸绢作书画。如果有件作品署的是宋、元人的名款,而所用的绢是清代或民国的新绢,那么,这肯定是伪作。如碰到一件元代名家的画,用的是板续,或有一件粉笺蜡笺纸写的书法,署名的却是宋、元书家的,这无须考虑其他,即可断定是伪品,因板和粉笺、蜡笺纸,在明代时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