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就将本人“搂草打兔子”得到的收藏品当中的一枚钱币展示给大家同赏见教。这是一枚明代万历年间的“万历通宝”钱外径23.8mm,厚1.3mm,穿45mm。正面为四字楷书。文字非常精美,俊秀有力。背文为“O”,整个钱币完美无缺,包浆厚实自然,颜色金黄,尤其是它的重量,比别的同等大小形制的钱币稍重些,拿在手中很有压手的感觉,为了弄清它的材质,就拿到首饰店,放在电子称上一称竟然是4.44g重。
据上海古玩古玩心的专业拍卖者介绍,万历通宝是许多古玩、收藏者非常珍爱的单品,而国内进行专业收藏万历通宝的朋友,也只是握有一定的数量。许多有经济实力的买家或者古玩企业,对其进行购买和收购,在万历通宝的市场流通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效果,而在另一方面,作为历史的遗物,万历通宝也因为年代的久远,在留存的数量方面,变得非常有限,屈指可数。物以稀为贵,万历通宝也是因此而具有不菲的收藏价值,并且这种价值会随年代的久远而变得更加明显。不管是来自于民间收藏还是国家馆藏,这种交易活动的“象征物品”,文物收藏品的价值无法估计。所反映出来的是不同朝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面貌和政治制度,像这枚万历通宝背面北关夜市图的印刻,就对今天研究古代政治和经济的历史,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一枚特大的,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明朝万历年间人们的生活图景。而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千千万万的文物,都是不同社会形态的笔录,可以帮助我们凭借这些历史证据,更能解开那些离我们远去的时代的历史难题。万历通宝还原了万历年间的统治者的政治决策、百姓民众的历史风貌,更让我们带着这些好奇心,探究历史,还原当时的社会场景。
明代历通宝银质------------价格:RMB3,510,000----日期:2016-07-21
明代“历通宝”一枚------------价格:RMB1,510,000----日期:2016-11-20
明代历通宝银质------------价格:RMB1,990,000----日期:2017-08-23
明代历通宝银质------------价格:RMB2,410,000----日期:2017-02-16
明“历通宝”背“矿银”银------价格:RMB3,230,000----日期:2017-07-02
近几年万历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代历通宝银质------------价格:RMB1,550,000----日期:2017-07-25
历通宝------------------------价格:RMB2,610,000----日期:2017-03-09
历通宝------------------------价格:RMB2,930,000----日期:2016-04-13
明“历通宝”背“穿上日”------价格:RMB1,130,000----日期:2017-10-24
历通宝通下星------------------价格:RMB1,870,000----日期:2017-06-15
当时全国铸炉60余座,潞安府是其中较大的两座,平均一年为朝廷铸币近万锭,两座铸钱局需招铸币匠人约三四千名,由此给地方带来丰厚经济利润的同时,也出现了私铸取利的现象。万历四十年(1612年)潞安知府在其编纂的《潞安府志》中这样写道:“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
我国已故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在《历代古钱图说》一书的顶批中写道:“另见,万历通宝背矿银四钱,万历年造背二钱、三钱、五钱、八钱、九钱之银钱,皆珍。”《中国钱币》(1991年四期)在对1959年于北京市郊朱忠禧墓的两枚万历年造银钱的报道中也明确指出:“这两枚银币很是珍贵。”当代著名古钱币专家孙仲汇先生亦认为“万历大银钱也十分珍罕,如万历年造背五钱、八钱、九钱及万历通宝背矿银六钱等”。(孙仲汇《中国古钱鉴赏与收藏》)。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将“万历年造”背“二钱”银钱定为一级,批注:“戴葆庭旧藏,仅见品。”由上可知,明万历银钱的珍稀程度非同一般。
明朝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年(公元1570)铸造。仿造嘉靖钱制,有,折二两种。光背者比较多见。少数钱背有“工”,“天”,“公”,“正”,“江”,“河”,“厘”等字,其中“厘”表示值银一厘。上海古玩古玩心一年内共上拍万历通宝564枚。
万历初年朝廷铸钱并不多,约两万锭,万历十三年(1585年)增为十五万锭,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
九万锭。当时全国铸炉60余座,潞安府是其中较大的两座,平均一年为朝廷铸币近万锭,两座铸钱局需招铸币匠人约三四千名,由此给地方带来丰厚经济利润的同时,也出现了私铸取利的现象。万历四十年(1612年)潞安知府在其编纂的《潞安府志》中这样写道:“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而制钱堆积不能行。”
“万历年造”背“二钱”铜钱此前并无发现,亦不见于任何记载。那么,此钱究属何种性质与用途,本人经过研究,提出如下见解:其一,此钱属于“非正用品”。因为在长达47年的明代万历年间,从未铸行过这种流通币。其二,此钱亦不属于“钦赏”钱。在封建社会,皇帝贵为“天子”,至高无上。为了显示皇权的神圣尊贵,皇帝赏赐用钱,必用金银贵金属铸造,不可能使用铜铸币。历代有关皇帝赏赐金银钱的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的金银钱实物可为力证。其三,此钱与“钦赏”银钱的形制、文字、风格、特点完全一致。其四,此钱具有典型而突出的样钱特征,诸如铜质精纯,轮廓规整,字口深峻清晰,肉质厚重,品相精美等,使人对此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