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就携带了大量的至大通宝钱。郑和重大船队每次都达200多艘船,2.7万多人,船上满载金银宝货、丝绸和青花瓷器。金银宝货以铜钱为大宗,因当时西洋、南洋许多国家流通使用中国铜钱,《瀛涯胜览》曰:“爪哇国通用中国历代铜钱,旧港国亦使用中国铜钱,锡兰国尤喜中国铜钱,每将珠宝换易”。有些国家还专门大量输入中国铜钱,如邻国日本就输入许多明钱,以洪武钱和永乐钱为多。
钱的上部可分辨出是个“至”字,下边可清楚看出是一个“大”字,而且位置向左,“大”字下多出了一“长点”,从而形成了一个“太”字。此枚钱币不但是稀少的“合背钱”,而且“通宝”两字是采用金朝“大定通宝”的范改刻而成。以上是笔者已见,是否得当,望众指教。
“至大通宝”折二--------------价格:RMB1,330,000----日期:2017-02-15
泰和重宝至大通宝各2枚--------价格:RMB3,450,000----日期:2016-11-16
“至大通宝”背上月------------价格:RMB2,890,000----日期:2017-07-28
银质至大通宝一枚--------------价格:RMB2,240,000----日期:2016-03-13
“至大通宝”背上月------------价格:RMB3,970,000----日期:2016-09-16
近几年至大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末广东机制压胜钱四枚:“----价格:RMB3,830,000----日期:2017-08-01
至大通宝”折二----------------价格:RMB2,930,000----日期:2017-08-21
“至大通宝”折二--------------价格:RMB2,350,000----日期:2016-01-24
泰和重宝至大通宝各2枚--------价格:RMB1,620,000----日期:2017-08-03
折二“至大通宝”--------------价格:RMB1,630,000----日期:2016-02-25
“至大通宝”特大粗字,难得。直径24.7毫米,厚度1.3毫米,重量4.1克。此枚钱币正面宽轮,背面比正面窄一些。双面红锈与浅兰色锈布满钱体,特大粗字,铸工精湛,铜色温润,形制规范,包浆熟旧、穿口干净利落,从钱文上看,钱文疏密有致,虽然字体粗大,但拙中见巧,粗犷大气,品相极为精美,其形制大字大样,肉厚质量,有早期试铸币之风范。“大”粗宽“至”,接轮离郭。头一笔横中间下弯成“月牙”状,横末端“长顿笔”,第二笔横末为“长顿笔”,第三笔横为短细横,末端也是“长顿笔”。后一笔横,起笔“左上挑”,落笔为“下顿笔”。此枚钱币中的“至”书法奇持,实为罕见之笔。扁宽“大”,接轮接郭。“大”的头一笔横,起笔“上曲挑”落笔“下顿”。第二笔“大”弧呈“月牙”状后一笔,上细而下粗。粗笔“通”省点,为无点“通”。粗字大“宝”,连郭连轮。背面铸工干净利落,规范、俊美。此枚钱币、书写奇特,与众“至大通宝”极为不同,而且难得。以上愚见,望予指正!
“通”字离郭接轮,长点角“通”,“通”中角为“开角”,两竖成曲状向外撇。“宝”接郭离轮,“宝”中的“尔”应“回勾”但无回勾,在回勾的位置上有一短细斜横,左连尔右连内穿。
图3“至大通宝”特大粗字,难得。直径24.7毫米,厚度1.3毫米,重量4.1克。此枚钱币正面宽轮,背面比正面窄一些。双面红锈与浅兰色锈布满钱体,特大粗字,铸工精湛,铜色温润,形制规范,包浆熟旧、穿口干净利落,从钱文上看,钱文疏密有致,虽然字体粗大,但拙中见巧,粗犷大气,品相极为精美,其形制大字大样,肉厚质量,有早期试铸币之风范。“大”粗宽“至”,接轮离郭。头一笔横中间下弯成“月牙”状,横末端“长顿笔”,第二笔横末为“长顿笔”,第三笔横为短细横,末端也是“长顿笔”。后一笔横,起笔“左上挑”,落笔为“下顿笔”。此枚钱币中的“至”书法奇持,实为罕见之笔。扁宽“大”,接轮接郭。
至大通宝钱书法绝伦、铸工精湛、整齐划一,是中国史上精美的之一。这些铸造精整的至大通宝钱主要使用于对外贸易,为明初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600年前的国际贸易硬通货。邻国日本、越南等国也曾大批仿铸、使用至大通宝钱。现在所见至大通宝钱钱背“治”、“木”等字的,皆为日本所铸。
至大通宝钱成为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至大通宝钱在国内的数量不多,甚至许多明清时期的钱币窖藏不见一枚,但在南海和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却有大宗发现。如西沙群岛次清理古钱,约80706枚,其中至大通宝49684枚,占61%。第二次清理,能看清文字的铜钱有1995枚,至大通宝1215枚,占60%多,占明钱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