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阎锡山为首的行政院,见市场已流行银元,就采取顺水推舟的方式,决定再次实行银元本位制,并于1949年7月2日由代李宗仁明令公布了《银元及银元兑换券发行办法》,规定银元券1元兑换银元1元,等于金元券5亿元,一块银元的价值,比8亿元金元券还高。
对于收藏品来说,品相也是决定其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便是品种完全相同的纸币,也会因品相新旧而造成很大的价格差异,故集币爱好者应以收藏品相上好的民国纸币为宜。
对金圆券方案的定性,《北平无战事》遵循了历史的原貌。币制改革方案酝酿之时,就被金融专家批为“饮鸩止渴”。这项恶政像是国民覆灭之前后的疯狂。金圆券发行仅仅三个月,便开始了比法币更加凶猛的贬值,剧烈的通货膨胀彻底摧垮了经济,也为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敲响了丧钟。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价格:RMB3,420,000----日期:2016-06-07
民国三十年银行金券1------价格:RMB3,250,000----日期:2016-02-05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价格:RMB2,810,000----日期:2016-05-20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价格:RMB2,170,000----日期:2016-04-07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价格:RMB2,140,000----日期:2017-06-02
近几年民国金元券市场成交的价格:
民国三十五年中国银行金券------价格:RMB1,440,000----日期:2017-01-24
民国上海中华劝工银行金券------价格:RMB1,760,000----日期:2017-01-10
民国上海中华劝工银行金券------价格:RMB1,480,000----日期:2016-08-13
民国三十年银行金券1------价格:RMB2,880,000----日期:2016-06-19
1949年银行金券中------价格:RMB3,370,000----日期:2017-01-10
国民1948年8月19日以命令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当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30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东北流通券3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的比率,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流通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
因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原因,民国纸币的收藏价值与其面额高低多半关系不大,主要与其品种珍贵与否有关。例如有头像的纸币比无头像的纸币价值要高些,各省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因存世量较少,一般比银行发行的纸币价值要高,题材上佳的比题材一般的价值要高,这中间差异很大。按新的市场行情来看,在京津沪等地的收藏市场上,即便是常见的纸币品种,只要品相比较完好,价格低也可以卖到五六元一枚,即便是品相很差的旧币,也可卖一二元一枚。
在金元券垮台之际,国民也随之垮台,可其仍在做垂死挣扎。1949年7月4日,国民在广州宣布,发行银圆券,1元银圆券含纯银23.49克,金圆券5亿元折合银元1块和兑换1元银圆券。
1949年7月,中国大陆大部分解放,国民又在未解放的南方地区发行“银圆兑换券”简称“银圆券”以代替几乎一文不值的金圆券。东南沿海和西南各省解放后也由人民用人民币作价收回,银圆券也同时废止。
一张尘封了几十年的财富记忆,一段隐含了历史沿革的岁月印记,钱币流通过我们的生活,也记录了那些发生过的曾经。作为青岛银行业发展史上重要且极富戏剧性的一份见证,银行青岛分行金圆券,由于发行时间较短,数量较少,所以它在收藏行业内一直销声匿迹,而一直以来它其实都“神秘”地存在着。
对于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极为忧虑,认为“经济险恶,物价飞涨,以通货膨胀不能压阻为可虑”;“应速谋彻底改革之道,方能挽救此危局”。1948年5月,国民党改组,地质学家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出版家王云五出任财政部长。作为商务印书馆的当家人,王云五虽然对于经济管理不能说是完全外行,但他既非财政金融专家,也与财政金融界本无多少瓜葛。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表现自己干实事的形象,王云五上任后的把火,就是奉蒋的旨意,推动进行酝酿已久而迟疑不决的币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