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通宝简介宣德通宝明朝宣德八年(公万1433年)铸造,版式为钱。铸量少于永乐通宝,版别统一,几乎每一枚都是精工制作,未见质量低劣者。博宝在线拍卖网一年内共上拍宣德通宝222枚。
古钱币的收藏“物以稀为贵”。某些古币虽年代久远,由于铸量极大,的数量也很多,故价格并不一定比后期钱币的价格高。如西汉从武帝至平帝共铸五铢钱280亿枚,使用300多年之久,但其普通品目前定价很低;而比汉代晚1000多年的明朝钱币定价就普遍高于汉五铢,如明代“宣德通宝”、“弘治通宝”定价均在几十万以上。
“宣德通宝”款钱币------------价格:RMB3,120,000----日期:2017-11-05
“宣德通宝”银雕母------------价格:RMB3,570,000----日期:2017-12-11
“宣德通宝”铜币--------------价格:RMB3,260,000----日期:2016-12-02
宣德通宝一枚------------------价格:RMB1,960,000----日期:2017-01-24
宣德通宝----------------------价格:RMB1,960,000----日期:2017-02-09
近几年宣德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宣德通宝”铜币--------------价格:RMB1,880,000----日期:2016-06-07
“宣德通宝”铜币--------------价格:RMB2,470,000----日期:2016-11-17
宣德通宝----------------------价格:RMB2,670,000----日期:2017-07-28
“宣德通宝”铜币--------------价格:RMB3,910,000----日期:2016-01-14
宣德通宝----------------------价格:RMB1,130,000----日期:2017-07-12
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和铜钱组成了主体。但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奇怪的是明代只发行一种"大明宝钞"纸币。明代基本是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亦有几代未铸钱),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
明太袒铸大中通宝后,即铸洪武通宝年号钱。成祖铸永乐通宝,存世仅一枚,民间所见皆伪。宣德通宝只铸了二年,钱质厚重,分通字草点,不草点,德字少一横或多一横等版别,写成德字者极少,民间有者均伪。弘治通宝铸数亦少。建文、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正德等皇帝均未铸年号钱,如发现以上六种年号钱者,均为(或为安南所铸)。
五代十国是军阀割据混战分裂时期,由于林立,五花八门,是一个混乱时期。币材除铜外还有锡、铁等。大额钱币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流行。钱制的混乱复杂反映出割据战乱带来的经济恶化。
综上所述,铜铸币方孔圆钱从铢两体系转变为年号,宝文体系为发展一大转折时期。
(四)两宋到明铜铸币外,还产生了纸币与银本体系为发展的又一转折时期。
记值的有:一、二、三、四、五;记重的有:一钱、二钱、三钱、五钱、一两;记地的有:京、北平、浙、豫、济、鄂、桂、福、广等九局;记地兼记值的有:桂一、广二、二福、桂三、三福、桂五、干五、五福、京十、北平十、广十、鄂十、济十、桂十、十豫、十福、十浙等。同等钱大小轻重都有些差异。钱钱径2.4厘米左右,重2.6-3.5克,当十大钱钱径4.5厘米左右,重30克上下。洪武通宝常见的钱为光背平钱以及各州记重钱,当十大钱存于世上还很丰富,其余各钱流传于世都很少。世上常见的各种背文改刻、铲刮的"异品",是作伪的人弄假之作,鉴别时应该加以留神注意。另外有日本加治末地方所铸的记地洪武平钱三种,其中以背面有文字"治"的为常见。
据悉,在目前的古币收藏市场上,万末明初洪武年间的“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成为两大热点。朱万璋在建立明朝前后,根据经济、军事和政治需要,先后铸造发行了“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两种钱币。“大中通宝”分为、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5个等级,其背文分别为“一”、“二”、“三”、“五”、“十”。“洪武通宝”的制钱格局沿用了“大中通宝”的制式,也分为、折二、折三、折五、当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