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钱,制作多粗糙,背多错范,简陋不工,工艺不高,早期辽钱均极罕见;但物以稀为贵,价值不菲。
辽圣宗统和时(983年——1012年)铸“统和元宝”,钱风为之一变。笔者所藏此枚“统和元宝”(从上按顺时针旋读)(见图),工整、壮实,风味独特,外径3.4cm,内径3.1cm,方孔穿径为1cm,币厚约0.2cm,光背;“统”、“和”、“元”三字,都有笔划与缘相连,与穿孔之边相系。
辽圣宗统和时(983年——1012年)铸“统和元宝”,钱风为之一变。笔者所藏此枚“统和元宝”,工整、壮实,风味独特,外径3.4cm,内径3.1...
“同治通宝”宝泉局祖钱----价格:RMB1,210,000----日期:2017-06-26
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背“大清----价格:RMB1,650,000----日期:2017-08-07
统和宝背仰月------------------价格:RMB2,460,000----日期:2017-12-01
清代“嗣统通宝”一枚----------价格:RMB3,480,000----日期:2016-11-08
辽“统和宝”背右上月----------价格:RMB2,850,000----日期:2016-02-24
近几年统和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辽代统和宝背上月直--------价格:RMB1,820,000----日期:2016-09-22
宣和通宝行书折二式样母钱一----价格:RMB3,550,000----日期:2016-07-16
统和宝背仰月------------------价格:RMB1,750,000----日期:2016-02-26
统和宝背仰月------------------价格:RMB1,120,000----日期:2017-07-21
北宋折二正样“靖康通宝”------价格:RMB2,340,000----日期:2017-07-26
“皇统通宝”与“皇统元宝”这一对金代皇统年间铸制的钱币姊妹花,于公元1141年陆续问世后,天各一边,无缘相会。相隔860年后再度重逢,成对成双,共放异彩,不仅为金代历史增色,也为中国古钱币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辽钱币全是用的汉文,制作都不精,文字也不好,甚至一个钱上有两种字体,但因为辽代铜十分稀缺,后来铸币的量也少了许多。
应历通宝是辽国穆宗皇帝应历年间(公元951~969年)铸造,钱文粗糙,制式为,现存世仅有数枚。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
清代著名钱币收藏大家戴熙在《古泉丛话》中说到:“藏钱以补史传之缺者为贵,故异钱可考者上也,无考者次之。厌胜者下也。”“皇统通宝”、“皇统元宝”以补史传之缺遗,因此,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两者相比“皇统通宝”之史料和研究价值与“皇统元宝”之地位将难定高低。
现有小字版、大字广穿版、背星月几种。均传世稀疏。《钱币学纲要》和华光普书有钱记载,大钱脱谱。经与华书钱谱对照,“统和元宝”大钱与钱谱上钱有相似地方:广穿、大字大样。《钱币学纲要》:契丹虽有文字,但辽钱多用汉文,书法稚拙凝重,而且在摹取和搬用中原铜钱文字拼凑辽钱文字制范,故在同一钱面出现两种不同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