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制钱”,系古钱币的俗称,由以铜为主要材料的金属所铸,因呈圆形中间有方孔,而被历代文人戏称为“孔方兄”、“孔方先生”。各个朝代的制钱,后人对其有不同的“称呼”,就我所拥有的而言,如“秦半两”(始于秦始皇统一)、“汉五铢”(汉朝)、“周布泉”(北周)、“唐开元”(即“开元通宝”,唐朝所铸)等等。
洪武通宝背桂是洪武通宝九种记地钱币之一。桂字铸于背穿上,分为五个等式,即桂十、桂五、桂三、桂二、桂一,桂一为钱。钱还有一种桂字,下面未铸一。钱桂一相对稀少。背桂五个等式中桂二未见真品,给这套背桂钱留下遗憾。
北宋“皇宋通宝”九叠篆书小----价格:RMB2,590,000----日期:2016-11-24
宣和通宝行书折二式样母钱一----价格:RMB2,440,000----日期:2016-03-14
宣统通宝·天下太平------------价格:RMB3,620,000----日期:2017-02-07
宣和通宝行书折二式样母钱一----价格:RMB3,560,000----日期:2016-02-02
唐国通宝----------------------价格:RMB1,710,000----日期:2016-09-21
近几年景和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宣统通宝·天下太平------------价格:RMB1,840,000----日期:2017-08-20
北宋“皇宋通宝”九叠篆书小----价格:RMB1,380,000----日期:2017-07-15
北宋“皇宋通宝”九叠篆书小----价格:RMB1,910,000----日期:2016-10-05
北宋“皇宋通宝”九叠篆书小----价格:RMB3,440,000----日期:2017-01-01
北宋折二正样“靖康通宝”------价格:RMB1,470,000----日期:2016-08-27
无独有偶,竟然又有一种洪武通宝钱的宝字尔部的写法与此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它是洪武通宝钱文小的版别之一。这种文字版别十分少见,钱文小而圆润,笔画疏朗有序,端庄典雅,撇捺内敛而不外张。令人好奇的是这枚书法严缜的钱币,竟然也将尔部怪写成心状,真是不可思议。这枚洪武钱(图2),钱径23毫米,穿6毫米,重3克,光背无文。
当年我搜集这套古钱币时,各个品类较为常见,只是“漳”、“南”尤其“台”字难以收集到(与铸币数量及流通渠道之局限有关)。但今非昔比,收藏者一多,以假乱真的真品纷纷出笼,令爱好者苦不堪言。
记者在广州纵原邮币卡交易市场走访时了解到,战国时代燕国的“明刀”距今已有2300年,时间上算得上是长远,目前市场价格仅在100元上下;2000年前的汉“五铢”、1000多年前的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其价格更是低得让许多初涉股钱币收藏业的爱好者不解,只要几块钱都可以购得一枚;而仅100多年前问世的“祺祥重宝(1861年铸)”、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天国通宝”等清代钱币,价格均高达上万元,辛亥后,袁世凯发行的光洋,也就是所谓的“袁大头”,贵的也都要去到数千元一枚。
制钱正面“康熙通宝”这四个字是康熙皇帝御笔,若干“复制品”由驿站传送到各地造币局。背面表示造币局所在地的汉字,则由当地官员或名人题书。大约民国初年,有钱币收藏爱好者为方便记忆,将这20个表示造币局所在地的字,编成一首五言诗:同福宁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临广浙,陕桂台云漳。其中:“同”指大同,“福”为福州,“宁”是银川,“东”指济南,“江”指江宁(今南京);“宣”为宣化,“原”为太原,“苏”为苏州,“蓟”是蓟州,“昌”为南昌;“南”指长沙,“河”指开封,“临”是临清,“广”为广州,“浙”指杭州;“陕”指西安,“桂”为桂林,“台”指台湾,“云”指昆明,“漳”即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