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建中初,户部侍郎韩洄以商州红崖冶铜多,请复洛源废监,起十炉,岁铸钱七万二千缗。”可知,“建中通宝”钱曾有官炉鼓铸,但在中原地区的唐宋窖藏钱中很难觅其踪迹,而在新疆库车一带却屡见,这说明建中钱也可能只是西北边城的地方性铸币。是品“建中通宝”钱(图1)为大字直读版,直径2.44厘米,重3.4克,与新疆所的钱文旋读品种版式不类。其钱文隶兼八分,尤其是“通宝”二字,具有明显的开元钱书体特征,从版式上看显然是用盛唐时所铸“大字狭元”背左月纹版改范而就。目前是钱发现极少,仅数枚而已,且大多出自中原和辽东地区,有可能为建中初官炉所铸之改范试样钱,当可跻入唐钱珍稀品之列。此亦有朝鲜铸币一说,可备存考。其级别为二级下,市场参考价人民币2万元左右。
笔者所见的这枚楷书“元德通宝”钱直径23.68毫米,郭厚1.60毫米,穿宽5.84毫米,重4.32克。该钱品相完美,四字轮廓清晰,通身布有细密沙眼,具有典型的“红斑绿锈”的锈蚀特征,又经多方钱币学家鉴定,是为真品无疑。
德通宝原试样钱----------------价格:RMB1,610,000----日期:2016-10-09
德通宝------------------------价格:RMB1,660,000----日期:2016-03-06
德通宝隶书宽缘平钱------------价格:RMB1,510,000----日期:2016-07-07
德通宝------------------------价格:RMB3,310,000----日期:2016-08-09
德通宝隶书宽缘平钱------------价格:RMB2,920,000----日期:2016-02-13
近几年元德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西夏汉文德通宝------------价格:RMB2,150,000----日期:2017-04-13
德通宝原试样钱----------------价格:RMB1,470,000----日期:2016-11-11
德通宝------------------------价格:RMB1,650,000----日期:2017-03-04
西夏德通宝--------------------价格:RMB3,110,000----日期:2016-10-18
西夏“德通宝”----------------价格:RMB3,880,000----日期:2016-08-13
我国当代收藏家、著作家、钱币鉴定家华光普先生在其专著《彩照中国古钱目录》(哈尔滨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第1版)中,把该钱评定为一级。每枚价值10万元人民币。这种佛像金钱以其造型独特,雕刻细腻,图案精美和花纹精细的特有魅力,以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赢得广大佛教信徒和钱币爱好者的青睐。宋代是中国古代金属铸币和使用非常发达的时期。由实物图,我们可以看到,钱币正面刻有行书“淳化元宝”四字。字体为宋太宗赵光义御笔亲书,笔法隽永流连,十分洒脱。
西夏的手工业以毛布纺织品富特色,氆氇、毛毡、毛毯成为外销名品;造纸、印刷、酿造也具有相当水准;采矿、冶铁、陶瓷、金银器等多由官府作坊生产,所制兵器享有盛誉;盐业也十分发达,盐州(今陕西定边)所产青白盐畅销关陇等地,是西夏外贸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商业贸易除西夏兴庆府、西凉府(今甘肃武威)、西平府为主要内销集散地外,主要是同宋设立榷场和在沿边开放“和市”,宋境内以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和高平寨(今宁夏固原西北)两大榷场规模为,双方特设贸易机构,互通有无。当时榷场贸易是西夏大宗税收构成的重要途径。在流通方面,由于西夏境内因缺乏铜矿资源,主要还是行用宋钱及少数辽钱;景宗元昊称帝改元后,采纳谋臣张元“联辽制宋”建议,对宋用兵。宋、夏经过持续几年的三川口(今陕西安塞东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定川砦(今宁夏固原西北)战役后,于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年)五月,双方达成罢战和议,宋每年“岁赐”银、绢、茶折铜钱25万余贯,允许恢复榷场。
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6年),西夏崇宗赵乾顺铸有元德通宝。此钱为汉文真书,钱文直读。存世稀少,多发现于宁夏、内蒙等地。
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是“古钱金银锭”专场的压轴拍品,受到买家的极力追捧。虽然此件拍品开拍时已近午夜,但全场气氛非常热烈,买家站立竞投,不断喊出高价,几次进入白热化。该拍品从起价26万元人民币迅速飙升,经过几十轮激烈竞投,终以156.8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中国嘉德邮品钱币部总经理郭学广先生表示,此件银锭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拍出这样的高价合情合理;由此也可以看出,目前古代银锭拍卖市场正逐渐起动,收藏群体不断扩大,古代银锭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从报道资料上看,西夏汉文钱似以惠宗李秉常所铸的“大安通宝”钱为早,该钱于1981年在内蒙古林西县三道营子窖藏钱中首次发现,曾引起钱币界关注。根据实物分析研究,多认为这枚大安钱是参照唐开元或北宋太平钱改范所为;其钱文为真、隶两种书体,背穿上隐见月纹,且形制与西夏铸钱风范有所不类。因该钱时为孤品,故一时无法定论,不置可否。据说起因可能在于清人孟麟《泉布统志》所载,书中有一枚传世品,被列为西夏铸钱;由于此书谬误太多,后人多不信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