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记者走访了合肥市青云楼邮币卡市场一探究竟。古钱币玩家王老板向记者介绍,“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该钱直径约2.2-2.6厘米,重2-4克。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该钱的背面是满文,左边是“宝”字,右边记的是铸造局名字。
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钱径2.2-2.6厘米,重2-4克。博宝在线拍卖网一年内共上拍嘉庆通宝203枚。
嘉庆通宝·宝泉----------------价格:RMB2,420,000----日期:2017-08-09
清·“嘉庆通宝”背“宝泉”----价格:RMB3,840,000----日期:2016-12-04
清代“嘉庆通宝”背“天下太----价格:RMB1,840,000----日期:2017-12-01
嘉庆通宝宝川局大钱------------价格:RMB3,770,000----日期:2017-12-27
清代宝桂局“嘉庆通宝”背满----价格:RMB3,390,000----日期:2016-01-06
近几年嘉庆通宝小样母币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宝泉局嘉庆通宝雕母一枚------价格:RMB3,470,000----日期:2016-06-04
清·“嘉庆通宝”背“天下太----价格:RMB3,920,000----日期:2016-04-27
清代“嘉庆通宝”背“天下太----价格:RMB1,260,000----日期:2016-03-21
嘉庆通宝宝川局大钱------------价格:RMB2,120,000----日期:2016-07-23
嘉庆通宝及嘉庆年背吉语花------价格:RMB3,510,000----日期:2017-02-07
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钱径2.2-2.6厘米,重2-4克。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
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少数钱背星月纹以及记地或吉祥汉字(如:桂、福、寿、康、宁),吉语背文如:“天子万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日日生财”、“嘉庆万岁”、“唯和”、“如卖三倍”、“四方来贺”、“五世同堂”等多达20种,为历代古泉所仅见。
从刊登的这枚“嘉庆通宝”钱照片上分析,“通”字之“辶”看似只有“一点”,但其书法布局细小的上一点与“辶”下部分的距离过大,如只有一点书,点划之间就显得不够协调,何况此书体并非行草书,由当时名家书写的“嘉庆通宝”钱文是绝无此败笔的。再者,其“辶”旁点划的“留白”处,照片上似有流铜表相,应为铸钱缺陷所造成的“一点通”,而不能判定为“一点通”,所以此嘉庆通宝钱乃为“两点通”普品。众所周知,清代嘉庆钱仍用“母钱翻砂法”,即砂型铸造,而不像机铸那样精致。其翻砂的过程包括铸模(用母钱)砂箱造型、将熔化的铜液金属液浇入砂型、落砂和清理而得到铸件(普通铜钱)。因此笔者认为,此“通”字之“辶”留白铜液的模糊状态即是隐去的“一点”,是铜液在砂腔流动过程中,因翻砂铸钱工艺本身固有的缺陷所造成的,古代钱币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不为奇。
在“嘉庆通宝”中,有少数钱的背面,有星月纹的或一些吉祥汉字,如:桂、福、寿、康、宁。清代钱币有一定的特点,一个皇帝只用一种年号钱,虽然铸造量大但是形制比较简单。除了个别例外,所有的年号钱均称为“通宝”。钱币文字都是工整楷书。铜质皆为黄铜,发出浅黄色光泽,少锈蚀。多数钱币背面有满文,为铸造局地名。
另有嘉庆通宝背满汉文桂宽缘折二型钱,铸工甚精,真品存世不多,其母钱则仅见一枚。桂虽是广西省简称,但看此钱制作还出于户部,据传与上述嘉庆背桂桂等钱均悬挂于后妃寝宫之中,以寓早生贵子之意。
嘉庆通宝是清世祖嘉庆年间(1644-1661年)所铸钱。嘉庆元年,在北京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铸币,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设钱局,钱币上用楷书写着“嘉庆通宝”。博宝在线拍卖网一年内共上拍嘉庆通宝303枚。
嘉庆通宝的成分红铜七成,白铜三成。一千铜钱称为一串。嘉庆通宝重初定位每文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嘉庆通宝的币型未能统一,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也就是“嘉庆五式”。
那么宫钱在这个钱币收藏里呢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门类,那么因为它的独特的用途以及它的工艺和这个存世量非常的少,所以一直也受到这个钱币爱好者的喜爱,那么这枚钱我为什么把它定价做八千元呢,那么是参考了近的一些这个钱币拍卖的一些市场行情,我给出的这个价格,那么我个人认为这枚钱实际还应该有很大的升值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