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2-12 04:43
笔者参加中国古玩2013秋季邮品钱币拍卖会,竞得一组五枚元代“‘古玩通宝’折二钱”(背纪年卯、辰、巳、午和纪值二)和一枚宋代大型“‘长命富贵’背牛望月花钱”(背水波纹地儿)。
值得一提的是,珍品类古钱币是其中升值快的,并且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涨幅很大,拍卖会上更是闪耀全场。像是2009年嘉德秋季拍卖会钱币专场中,一枚十分罕见的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背字“大清壹百”拍得19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去年嘉德春拍中,一枚珍罕品——宝源局造背镇库大钱刷新了清钱的成交记录,253万元落槌,而在此之前,这枚“海归钱币”曾于2009年上拍于日本东京,成交价折合人民币约100万元,如今短短几年,价格翻了2倍多。
我国古代钱币可谓种类繁多,样式丰富,从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布币,到秦代的方孔圆钱,清末的机制币,其文化历史价值和收藏投资价值吸引了不好投资爱好者。广东省集藏投资协会古钱币专业会主任叶晖表示,近年来,古钱币的是长期基本是一路飙升,“十年前几毛钱一枚的古钱币,现今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并且仍处于走高的趋势。”
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为“贝”。因为充当实物,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2013年11月24日,中国古玩举办2013秋季邮品钱币拍卖会。拍前备受关注的清代“‘咸丰元宝’背‘宝泉当五百’雕母”,以218.5万元成交。这枚宝泉局“咸丰元宝”雕母铜质精黄,钱面文字雕工精湛、字口深峻,如斧削刀切,钱文舒畅,富有神韵,著录于马定祥《咸丰泉汇》第155页。并且,这枚宝泉局“咸丰元宝”雕母,未经流通,品相上乘,近年罕见。
为什么一些距今千年的钱币并不值钱?原因主要在于——“物以稀为贵”。存世量是影响古钱币收藏价值的主要因素。以太平天国时期为例,由于时期较短,刚试铸了一些样币,即被下一时期的所取代,这类古钱自然“量少为王”,价值较高。而一些较强盛的王朝使用同一品种的时间较长、用量巨大、存世量多,自然会影响到升值潜力。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初以贝币作为交换单位)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晰,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