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发现宋代“淳化元宝”佛像金钱是在1988年春。当时一个建筑施工队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中台顶(即翠岩峰)佛塔旧址清理塔基时,挖出一千多枚在背面刻有两尊佛像的金钱,经考古学家和钱币专家鉴定,这就是中国宋代淳化年间铸造的“淳化元宝”佛像金钱(图一)。从实物看,该钱径24mm,厚1.2mm,穿径5mm,佛像凸出浮雕2mm,每枚重12g,成色在96%以上。该钱后曾被民工私分并倒卖,后来贩到香港钱币市场,一枚金钱刻换一辆高级轿车,其珍贵程度令人咋舌。
理宗嘉熙元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径2.5CM,背文记年元至四,折二径2.8CM,背记文元至四,铁钱当五径3.5CM,重宝为折三径3.5CM,此钱品相端好。另有重宝背四出者为罕。
南宋理宗赵昀嘉熙年间(1237~1240年)所铸。理宗原为宗室子弟,由权臣史弥远擅行废立而登上帝位,从宝庆至绍定9年间,史弥远一直把持朝政,直至死后,理宗始得亲政。是时,蒙古军在大汗窝阔台的指挥下,正与金战于河南,蒙军遣使同南宋达成协议,结盟联合灭金,事成即将金所占领的河南之地归还给南宋。
嘉熙通宝背十二西1枚----------价格:RMB1,180,000----日期:2017-07-17
嘉熙通宝背十二西1枚----------价格:RMB2,870,000----日期:2016-04-13
嘉熙通宝背十------------------价格:RMB1,130,000----日期:2017-05-12
南宋“嘉熙通宝”背“十二西----价格:RMB3,710,000----日期:2016-05-14
嘉熙通宝背十------------------价格:RMB2,580,000----日期:2016-10-11
近几年嘉熙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南宋“嘉熙通宝”背“十二西----价格:RMB2,250,000----日期:2016-04-18
南宋“嘉熙通宝”背“十二------价格:RMB1,930,000----日期:2016-08-08
嘉熙通宝背十------------------价格:RMB3,440,000----日期:2016-05-12
嘉熙通宝背十二西1枚----------价格:RMB2,560,000----日期:2016-11-27
南宋“嘉熙通宝”背“十二西----价格:RMB1,670,000----日期:2017-12-27
字体为宋太宗赵光义御笔亲书,笔法隽永流连,十分洒脱。宋太宗一生酷爱书法,他即位后,留意翰墨,叫人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帖。于淳化三年编刻成宋代著名的《淳化阁帖》,拓赐给大臣,由此重刻翻摹,使帖学开始在宋代盛行。钱币背面的两尊佛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右边为手持莲花,正结枷跌坐于八叶莲花宝座之上的观音菩萨。宝座底下祥云缠绕。
端平元年(1234年),蒙、宋联军攻入蔡州(今河南汝南),金哀宗上吊自杀,金亡。蒙军随后归还河南部分之地于南宋,双方各自撤回境内。这时,理宗想乘蒙军主力撤退之机,出兵收复三京(今河南洛阳、开封、商丘)故地,从而引发了史称“端平入洛”事件。之后,蒙军指责理宗背盟,遂大举南下侵宋。窝阔台派遣其子阔出、阔端各率一路大军分别攻侵荆襄、四川地区,自此后拉开了延续40年之久的蒙、宋战争序幕。
由于四川一直是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地,自端平年间起,屡遭蒙军侵扰抢掠,经济遭受重创,川炉铁钱的铸量也日渐锐减。至嘉熙时,铁钱始出现折十虚值币,今所见嘉熙折五、折十大铁钱,其穿背上为纪值,穿下为纪监名方位,有惠、东、西三类。是品“嘉熙通宝”为折十铁范铜钱,直径4.08厘米,重16.5克。其面文楷书直读;背文穿上为纪值“十”,穿下为纪监名方位“惠西”,即邛州惠民监所铸。在嘉熙铁钱中,折十大钱已属稀见品,求之甚难,更何况是铁范铜钱。
我国当代收藏家、著作家、钱币鉴定家华光普先生在其专著《彩照中国古钱目录》(哈尔滨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第1版)中,把该钱评定为一级。每枚价值10万元人民币。这种佛像金钱以其造型独特,雕刻细腻,图案精美和花纹精细的特有魅力,以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赢得广大佛教信徒和钱币爱好者的青睐。宋代是中国古代金属铸币和使用非常发达的时期。由实物图,我们可以看到,钱币正面刻有行书“淳化元宝”四字。
嘉熙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南宋理宗皇帝赵昀,嘉熙元年(公元1237)铸造。“嘉熙通宝”有,折二以及折五,折十铜铁钱。背文纪年记监。另铸有“嘉熙重宝”钱。
嘉熙年间(公元1237年-1240年)出“嘉熙通宝”,有铜钱、折二,及“嘉熙通宝”当五铁钱。此外,“嘉熙重宝”有当三钱。理宗淳祐年间(公元1241年-1252年),金国已亡于蒙古,蒙古帝国大举南侵,蒙古入侵四川,宋军在四川与蒙古军交战争夺多年,因此需铸钱以充军费,因而淳祐钱多在四川发现。淳祐钱铸有通宝、元宝两类,“淳祐元宝”铜钱有、折二。“淳祐通宝”有、折二、折三,另有当百大钱,版式较多,有大样、中样、小样之分。中样者极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