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宝”是中国自唐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早期多以重量作为钱币名称,如半两、五铢。唐朝赏赐钱“乾封泉宝”是中国种年号钱。昨天,一市民向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曹经理展示了自己收藏的数枚古钱币,其中一枚五代十国时期的“大元通宝”。经香港钱币协会专家巫先生鉴定,属罕见古钱。据资料记载,几百年来传世总共只有10余枚。
文化价值。一枚小小的古钱币,往往因为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不同,其价格也会有天壤之别。如王莽新朝时的“布泉”、“货布”等钱币,用的是优美悬针篆,北周时期“五行大布”为典型的玉箸篆,而“永通万国”则是介于玉箸篆和铁线篆之间的一种独特书体,因而倍受藏家青睐。北宋的折十“大观通宝”,存世数量并不少,其书法乃宋徽宗赵佶书写的瘦金体,铁画银勾,遒劲有力,在中国书法史上自成一派,其价值已突破百万元大关。
老中国文物商店近几年对大元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至通宝汉文2、至----------价格:RMB2,510,000----日期:2017-03-12
代八思巴文大通宝合背----------价格:RMB1,790,000----日期:2016-06-02
代蒙文大通宝------------------价格:RMB4,220,000----日期:2016-09-02
代蒙文大通宝------------------价格:RMB3,820,000----日期:2017-03-04
真书折二型“天眷通宝”--------价格:RMB3,590,000----日期:2016-09-16
近几年大元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大通宝汉文----------------价格:RMB4,970,000----日期:2016-12-14
蒙文“大通宝”背四蛙----------价格:RMB2,950,000----日期:2016-06-19
大通宝一枚--------------------价格:RMB1,550,000----日期:2016-10-27
大通宝一枚--------------------价格:RMB1,490,000----日期:2017-05-23
大通宝------------------------价格:RMB3,370,000----日期:2016-05-13
此枚背铸梵文的“大元通宝”,外径为3.4cm,内径为3.2cm,穿径为1cm,厚度为0.2cm,面文“大元”二字大气,似有雄风余韵,再睹币背梵文,文化含量厚重,虽不相识,却耐人寻味,不可多得。
钱背:光背。
背景:元武宗至大四年、五年(公元1310年—公元1311年)铸当十“大元通宝”八思巴文钱。“大元通宝”八思巴文钱以一当十通行。公元1253年吐蕃喇嘛八思巴到开平见忽必烈,得到信任。忽必烈尊他为国师,不仅命他统领佛教,还让他创制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文,成为元代法定文字,与汉文及其他文字并用。
元朝是成吉思汗建立的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的主要部分,元朝皇帝名义上是各独立汗国的大汗,各汗国之间有一定联系;但由于元军的强大,广泛的驿站制度,促使了交通运输业发展并导致商业畸形繁荣,中外贸易与民间贸易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交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及民族的融合,也需要铜币流通。元武宗年间(1301——1311年)铸出了“大元通宝”。
“悬针篆”书体,堪称古钱“三绝”之一:结体舒展雅致,上密下疏,字型狭长,住笔尖锐,有如钢针倒悬一样。
在西汉著名的“王莽改制”中,王莽在第四次货币改革(天凤元年暨公元14年)时,废大、小钱,另作货布、货泉两种。王莽的十布、货布和货泉的文字都有悬针篆。除布泉外,悬针篆比较突出的是货布和大布黄千两种。这两种钱的悬针篆很具典型性。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名铁木真,1226年回师途中,灭掉西夏,1227年7月病逝,是年,其孙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者的一个王朝。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强制推行不兑换的宝钞制,甚至多次禁止金属铸币的使用,使纸币成为其基本币制,所以,元代铸钱的次数与种类虽多,但数量并不多。元代铸币,钱文读法、文字及内容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有的钱上有蒙、汉两种文字,而钱背铸有梵文的则更少,它们都证明中国的钱币文化是以汉民族为主,兼容了少数民族文化及古印度梵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