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的称谓来源于此。原钞本不许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滥发纸币,导致物价飞涨,加速了元朝的灭亡。明代吸取教训,以白银和铜钱作为主要货币。白银被铸成一定标准的银锭虽从元朝开始,但在民间真正意义上的广泛流通则是在明朝中叶。
泰定通宝,元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年间(公元1323-1328年)铸行,钱文汉文,楷书直读,光背。由于元朝以“宝钞”为主流货币,铜钱只用于对社会上层、贵族、官吏的赏赐、馈赠和佛寺的供养,故其铸量不多,今之存世量极少。笔者藏有一品,边廓完整,面文清晰,得之不易。
老中国文物商店近几年对泰定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泰定通宝----------------------价格:RMB5,950,000----日期:2017-06-04
“泰定通宝”等供养钱五枚------价格:RMB1,120,000----日期:2016-11-11
代泰定通宝小型供养钱----------价格:RMB4,830,000----日期:2016-05-17
代泰定通宝小型供养钱----------价格:RMB4,790,000----日期:2017-06-05
代泰定通宝小型供养钱----------价格:RMB2,560,000----日期:2016-10-13
近几年泰定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泰定通宝”等供养钱五枚------价格:RMB1,790,000----日期:2016-12-03
代泰定通宝小型供养钱----------价格:RMB3,750,000----日期:2017-05-11
代泰定通宝小型供养钱----------价格:RMB3,680,000----日期:2016-10-24
代泰定通宝小型供养钱----------价格:RMB3,790,000----日期:2016-03-02
代泰定通宝小型供养钱----------价格:RMB2,880,000----日期:2016-10-18
而此钱包浆虽薄,但不含有机物质,怎么保存表面都是干爽的。这种包浆的钱币应该是在一种不接触水土的干燥环境中保存下来的。真品钱币可以通过酸浸土埋粘贴等各种办法制作假锈,但这种几百年自然形成的薄如蝉衣的包浆却没有的可能性。这枚“泰定通宝”折五型大钱谱录不载,实物此前笔者也未曾见过,本身铸制精美,应该是一枚初制样钱。
“元宝”一词正是元人对金银的称呼,即“元代之宝”的意思。“银”、“钱”为明代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时“钱”的质材由青铜转为黄铜,但官办的统一印制使得此类钱币制式标准统一且数量繁多,很难在当今古钱币市场取得较高的价格。但明末时期少数农民所铸的货币则价格甚高。
正式流通的较低,非正式的,如母钱、开炉钱、供养钱、春钱、宫钱、打马钱价值较高。母钱就是翻铸大量钱币时,国家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母钱大小、厚度都超出常品。开炉钱指正式铸造前,先精工铸制一批带有纪念性质的钱币,用以祈祷。供养钱亦称“供佛钱”、“庙宇钱”,旧时或寺院所铸用以供奉佛殿神像之钱币,钱面除沿用年号、国号文字者,更有“香花供养”、“宝珠菩萨”等,背文则有“神”、“护圣”、“香殿”等字样,整体制作粗疏,形体偏小,传世不多。
王大姐小心翼翼的打开了盒子,原来里面装的是王大姐结婚时其母亲给她的数枚古钱币,共有四枚,其中一枚正面刻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是两条龙环绕着一个寿字,这正是慈禧太后过寿时所造双龙寿字币,还有一枚户部造的光绪元宝,一枚咸丰重宝,一枚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双旗币,这些钱币因为被王大姐多年悉心收藏,完整度还有品相都是极佳,前两年王大姐曾找过市里的老师傅打听过这几枚钱币,据了解,这几枚钱币市场价值相当昂贵,任何一枚的价值都过百万,想必现在的价格更为惊人,现在的王大姐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了这几枚钱币身上了,虽然王大姐知道这几枚钱币相当昂贵,还是下来的,但是迫于生活压力,还是决定把这几枚钱币出手掉来度过眼前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