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也用过钞币,但时间短,数量有限,一是在顺治时期,一是在咸丰时期,前后各十年左右就废止不用了。
清朝的铜钱铸的也相当多,质量也比较好,每位皇帝都铸有年号钱。到光绪时出现了机制铜元,成为一种新的货币形态,颇受社会欢迎,热铸的方孔钱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老中国文物商店近几年对满汉天聪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天聪通宝折十一枚成------------价格:RMB4,630,000----日期:2017-09-03
后金皇太极“天聪通宝”折十----价格:RMB3,470,000----日期:2016-03-13
清天聪通宝折十型大钱成--------价格:RMB3,560,000----日期:2017-06-15
后金“天聪通宝”折十成--------价格:RMB1,450,000----日期:2017-01-21
天聪通宝折十一枚成------------价格:RMB2,920,000----日期:2016-10-05
近几年满汉天聪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后金皇太极铸天聪通宝直径4----价格:RMB2,440,000----日期:2016-10-06
清代“天聪通宝”折十一枚成----价格:RMB2,920,000----日期:2017-01-17
清代“天聪通宝”阔缘小字一----价格:RMB2,940,000----日期:2017-02-19
清代天聪通宝成----------------价格:RMB2,680,000----日期:2016-06-05
清“天聪通宝”满文一枚成------价格:RMB5,320,000----日期:2017-10-06
明代货币
明朝有九个皇帝都铸过铜钱,多是年号钱,比较好辨认。
清世祖福临于顺治元年(1644年)设工部宝源局和户部宝泉局开铸“顺治通宝”。顺治通宝共有五种形式:种是初铸的依照明钱形制的“顺治通宝”,分、折二、折十共三种。为光背,铸量不多,宝字内从缶者更少。折二钱背右二,折十钱背穿上十,穿右一两者世存稀少。当时国内大部分地区仍沿用明钱,采用这种形制,有利于新旧钱之间的兑换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第二种背有一个汉字,代表各地区名。有户、工、河、临、宣、蓟、延、原、同、云、荆、昌、宁、浙、东、福、阳、襄,共18种,延字者少,而穿上延、宣、蓟等更少。第三种世称“一厘钱”,即背穿右汉文局名,穿左一厘二字,有户、工、同、福、临、东、江、宣、原、陕、蓟、昌、阳、河、宁、云、浙,共17种,以同一厘及东字上下一厘者少。第四种是背满文钱,仅工部宝源局与户部宝泉局所铸两种,种类虽少,铸量却很大,惟宝泉折二型钱极为罕见。第五种是背满汉文钱,均记局名,有同、浙、临、东、江、宣、原、陕、蓟、昌、宁、河,共12种,铸量也多。清代钱币恢复了宋代钱币形制的某些特点,如钱背平浅,外廓较宽。
朱元璋在未建国之前(公元1361年)就开始铸“大中通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又铸“洪武通宝”。但在明初的二十年间一直推行纸币,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开始发行“大明通行宝钞”,是一种不兑换的纸币,民间不能以纸币兑换金银,但可持金银向换取纸币宝钞,规定宝钞一贯兑白银一两,宝钞四贯对黄金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