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修得正果后,前来仙都途径黄龙山,众师徒喜此地美如仙境,亦是朝佛圣地,故长年修行于此。行走景区内,走几步便能看到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石头奇观,有唐僧理经、悟空献桃、八戒酣睡、沙僧扁担、神龟护驾、红孩儿与牛魔王等,传闻师徒四人成佛飞天后,便将肉身留于黄龙山地,年复一年,肉身化石,令后人叹为观止。奇石的“奇”主要见于画面石和象形石两种,前者为多。画面石的大特点容易出画成字。
在2013年香港古玩集团拍卖有限公司秋拍的奢侈品拍卖数据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内地新兴拍卖公司在古玩奇石品层面先崭露头角,在今秋奇石成交TOPIO中,以香港古玩集团拍卖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兴拍卖公司均有拍品入围,这在往年并不多见。比如香港古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奇石片云峰”92.9万元成交位列第4位;另一件“奇石立轴设色绢本”起拍价42万至60万元,终151.75万元位列第7位。
老中国文物商店近几年对象形奇石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金蟾奇石摆件------------------价格:RMB4,170,000----日期:2017-10-22
奇石丛菊立轴设色纸本----------价格:RMB3,720,000----日期:2016-10-20
王蒙奇石芭蕉镜心水墨纸本------价格:RMB5,930,000----日期:2016-10-07
奇石片云峰--------------------价格:RMB5,180,000----日期:2017-10-19
奇石摆件----------------------价格:RMB1,230,000----日期:2016-02-16
近几年象形奇石市场成交的价格:
百灵鳄鱼----------------------价格:RMB5,670,000----日期:2016-05-02
奇石立轴设色纸本--------------价格:RMB1,310,000----日期:2017-08-23
百灵鳄鱼----------------------价格:RMB5,430,000----日期:2016-05-15
兽首石种灵壁石----------------价格:RMB4,790,000----日期:2017-05-20
1977年作奇石镜心设色纸----价格:RMB3,470,000----日期:2017-03-22
赏石界有句话:奇石是掌中山河掌中乾坤,令人百看不厌。象形石,是指形成、未经人工打磨修饰的奇石。它们造型不同、形态逼真、传神达意,每一方赏石都像有了生命似的,蕴含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如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珍品。
据介绍,因为象形石多是经过多年磨砺所形成,非常难得,所以,历代藏石者都把收藏象形石作为。本期“藏家亮宝”,为您展示的是银川市民刘先生和高先生收藏的几块象形石。
象形石,所谓象形石指形成未经过人工打磨修饰具有象形特质的奇石。因为象形石非常难得,所以,历代藏石者都把象形石列为。象形石与画面石的大区别在于象形石比较有立体感,而画面石则是画面感,二者不分谁优谁略,因为它们同属于奇石的两个不同种类,没有可比性。象形石大特点就是象形,比如人物、动物以及器物等。好的象形石就像是雕塑大家的艺术作品,典雅、大气,非常有立体感。由于奇石讲究天然,象形石更不例外,所以每一方好的象形石都是独一为二的,这也就奠定了他的珍贵性。
这次展出的200余件精美的戈壁象形石是奇石收藏家廉明坚历经数年,从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采捡而来。这些奇石原本都是沙漠中的大石子,经过大自然千百年的风雨雕琢、洗练后,形成了带有独特外形的象形石。记者当日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的戈壁象形石类型十分丰富,人物系列有《孔子》《老子论道》《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太白醉酒》等,奇石《老子论道》中,老子骑坐着青牛正欲出关隐居,宽袍大袖,一派淡定从容的气度。动物系列有《十二生肖》《老鼠吃饼干》《海底世界》《栖息》《凤求凰》《花果山》等,奇石《百鸟》共有数十件单品组成,把不同鸟类的形态都展现的清晰分明。而食物系列更是令人称奇,五谷杂粮、宴席肉蔬都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奇石是经过大自然雕琢、洗炼的。每一块奇石都是世间的,且要具有一定观赏性以及收藏价值、经济价值。一般奇石需具有中国神话故事人物,或者国内群众熟悉的事物。这类奇石被称之为奇石之王,是应运而生的,极其珍贵。如四大奇石之《东坡肉形石》、《中华神鹰》和近应运而生的习中国梦奇石。
站在景区观龙台上,俯瞰全景,整座黄龙山就像一条盘旋的卷龙。而黄龙寺后古松参天,浓荫覆地,几处石壁,壁纹似龙身鳞甲,形象逼真,仿佛真是三太子真身蛰伏于面前。
这些以孤石形态展现的石头乃大自然的杰作,也成了黄龙山令众人叫绝的景观标志。这些象形奇石颇有故事,黄龙景区的“黄龙山是龙的化身”和“西游王国”,只是“石传说”的一部分,黄龙山上有着许多奇石,清代诗人蒋薰曾这样描绘:“仰视周围,垒石如城,黝而光泽,随势起伏,流云成波,一望江豚,吹流不见首尾。”很多记者发现,其实石头从不同角度观看会有不同的感受。石头的样子见仁见智,如果有兴致,游客还能为自己喜欢的石头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