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许多西方人携带着欧洲的先进科学技术来到中国,并把现代的制釉方式带到景德镇御厂,于是清代官窑陆续出现非传统釉色制品,如用硫酸钡、硼酸等配制的釉料,烧成后器物釉色偏淡黄色,微微发绿,与绿松石色泽相似,称“松石绿”。这些工艺交流导致官窑制瓷中绿釉进一步向复杂化发展。
绿色釉包括孔雀绿、鹦哥绿、宝石绿、瓜皮绿等,一道釉是整个瓷器的一种颜色,古瓷器上的绿釉多为较深的青绿色,到了明代中期出现的瓜皮绿、水绿色是康熙三彩和五彩中常用的釉色。康熙瓷器的特点如:金钟杯、棒槌瓶、笠式碗、观音尊等,在造型上多少能发现其不一致的地方,碗、罐、瓶、盘。
老中国文物商店近几年对郎窑绿釉瓷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康熙郎窑绿釉葵口盘----------价格:RMB3,130,000----日期:2017-09-12
郎窑绿釉小罐------------------价格:RMB5,920,000----日期:2017-03-19
郎窑釉胆式瓶------------价格:RMB2,650,000----日期:2016-11-25
淡绿釉葵花式洗----------------价格:RMB3,770,000----日期:2017-09-15
郎窑绿釉小罐------------------价格:RMB1,110,000----日期:2016-12-25
近几年郎窑绿釉瓷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康熙郎窑绿釉碗--------------价格:RMB2,330,000----日期:2017-10-20
清乾隆苹果绿釉凸雕海水云龙----价格:RMB5,940,000----日期:2016-03-26
宋/金十二世纪磁州绿釉刻牡----价格:RMB2,680,000----日期:2017-07-16
青金蓝地孔雀绿釉刻花鱼藻纹----价格:RMB3,960,000----日期:2017-05-28
橄榄绿釉印云龙纹双龙耳瓶------价格:RMB1,510,000----日期:2017-07-04
北朝时期的釉陶制作精美,常见褐釉、米黄釉等,绿釉器在北朝时期相对于米黄釉来说所见较少。这件北朝绿釉器瓶口呈蒜头状,雕饰覆莲瓣纹,细长颈修饰凸弦纹,丰肩鼓腹下收,肩至上腹堆饰三层贴花,圈足,砖红胎,胎质细腻,施绿釉,满釉支烧。此瓶工艺繁复,装饰华美,三层模印贴饰制作精细,极为少见,代表了北朝釉陶器的高超生产水平。该壶贴花装饰为佛教题材,反映了当时佛教的兴盛,整体风格极具宗教色彩。看图疑似有修,若是品相完好,那么终687,500港币的成交价格应该说未来还是有向上的空间。
绿釉瓷有其独特的烧制工艺。早期的孔雀绿釉瓷器,多直接在坯胎上施孔雀绿釉一次性低湿烧成,因而部分器物发色偏蓝,有“孔雀蓝”或“法蓝”之称。元代后期,工匠们则先在高温中将瓷胎烧成涩胎或白釉瓷,然后在上面施孔雀绿釉,再入窑二次低温烧制。
绿釉瓷烧制在宋代时已较普遍,早期孔雀绿釉瓷,多在坯胎上施孔雀绿釉一次性低温烧成,因部分器物发色偏蓝,有“孔雀蓝”或“法蓝”之称。元代工匠则先在高温中将瓷胎烧成涩胎或白釉瓷,然后再施孔雀绿釉,入窑二次低温烧制。由于釉面与坯体的膨胀系数不同,瓷部表面多呈现不同程度的细小开片,日久风化、受土壤侵蚀,釉面会出现成片成块脱落的现象。康熙官窑烧制的孔雀绿釉瓷窑温提高,胎釉紧密,胎面常有密集细小的开片现象,这是“清三代”孔雀绿釉瓷的特征。
由于釉面与坯体的膨胀系数不同,瓷部表面多呈现不同程度的细小开片,日久风化、受土壤侵蚀,釉面会出现成片成块脱落的现象。清代康熙官窑烧制的孔雀绿釉瓷器由于窑温提高,胎釉结合紧密,胎面常有密集细小的开片现象,这也是“清三代”孔雀绿釉瓷的鉴别特征之一。
藏品王炳荣款绿釉赏瓶通体施绿釉,釉质晶莹,造型古朴稳重,浑厚大器。看其绿色,绿色青翠,绿中泛蓝,如孔雀羽毛,又如绿松石之绿蓝,非常鲜亮,极其美丽。藏品弥足珍贵,如此精作大件的绿釉瓷器保存至今完好无缺,可谓宝中之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