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陶瓷考古界普遍认为青花瓷出现于宋代,也有学者认为还应更早,至少应上溯到晚唐。1983年扬州唐城遗址曾一批据认为是唐青花的标本,可惜实物太少,且缺乏完整器物。但宋代烧制釉下青花瓷已无任何困难。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主要使用釉里红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即釉里红瓷,也常简称为釉里红。釉里红系用铜红料在瓷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中一次烧成。其红色用铜红料在釉下,故属釉下彩
老中国文物商店近几年对釉下彩瓷器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醴陵釉下彩花卉双羊图壶两------价格:RMB3,690,000----日期:2016-01-23
醴陵官窑釉下彩雉鸡樱花瓶------价格:RMB4,750,000----日期:2016-01-03
黄卖九中国景德镇粉彩梅花纹----价格:RMB5,120,000----日期:2016-02-17
釉下彩芙蓉花碗----------------价格:RMB5,620,000----日期:2017-09-23
醴陵官窑釉下彩耄耋图大尊------价格:RMB4,730,000----日期:2016-12-04
近几年釉下彩瓷器市场成交的价格:
釉下彩盖碗--------------------价格:RMB4,210,000----日期:2016-03-11
黄卖九中国景德镇粉彩梅花纹----价格:RMB2,350,000----日期:2016-10-06
釉下彩青花四條屏--------------价格:RMB5,820,000----日期:2017-05-21
釉下彩芙蓉花碗----------------价格:RMB5,390,000----日期:2017-04-01
釉下彩小盘一对----------------价格:RMB3,720,000----日期:2017-05-23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出现在唐代。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或写上文字、诗句,然后施青釉经1220℃——1270℃高温烧制。其后上海黄堡耀州窑,浙江慈溪越窑等瓷窑亦纷纷效仿,从此釉下彩广泛流行,屡屡创出惊世之作。其中为典型的就是被世人称为"国瓷"的青花瓷了。
1989年,一件釉里红牡丹菊花大碗更以2035万港元的创世界纪录价位在港拍卖成交。这一价位不仅是釉里红瓷品和明瓷拍卖之,也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所创高价位纪录之一。
以氧化铜为着色元素,在瓷胎上彩绘,施釉后经高温焙烧而成,白地红彩,红彩在釉下,故名。始于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瓷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阶段:阶段从元代釉里红产生,到明宣德朝发展到高峰,明中期后衰退以至晚期停产。明代末年,民窑又开始试烧釉里红瓷器,但大多色泽不纯正。第段从清康熙朝起恢复生产,到雍正朝发展到高峰,之后又逐渐走下坡。
自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来,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价位扶摇直上。1986年,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莲花纹大盘在香港以940万港元为日本人拍走,据专家估计,此品当今若再上市拍卖,价位当在2000万港元以上!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证明,三国东吴的青瓷器上已有成熟的釉下褐彩生产,六朝浙江的青瓷上也偶见釉下彩现象,但尚无形成连续的发展系列。唐代湖南长沙窑进一步用铁、铜两色料烧成釉下褐、绿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