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上门收购浅绛彩瓷板画靠不靠谱

时间:2017-12-06 14:07

  浅绛彩携琴访友图瓷板画,壬戌年(1922)作,瓷质釉色洁白如玉,纵38.6厘米,横25.6厘米。图作峰峦平湖,小桥曲岸,坡石疏林,隐见茅舍,云凝岭谷,翠缀岩石。作者崇尚黄公望,追求其笔墨韵味,讲究空灵洒脱,平淡天真。体现出仙槎所题“一湾碧水湖如镜,三向青山列帷屏”的意境。描绘一雅士骑驴行至溪桥头,侍童携琴尾随,寻亲访友,情意甚殷。在百年老树处,有静室明轩,二高士相逢倾谈。平湖渐推远山,溪流注入近水,一舟泊于岩下。幽静疏旷是这一境界的主要特色,它寓寄的无疑是文人雅士优游闲适的意趣,欣赏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对一种诗意的沉醉,毋宁说是对一种理想、人格的思考。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富有意味的笔墨形式,这是一幅民国时期浅绛彩瓷板山水画中的精品。

  瓷器中的彩绘瓷有诸多品种:五彩、三彩是以使用彩料的多少来称呼;硬彩、软彩是以彩料的质感来区分;而浅绛彩则是以绘瓷的彩料颜色来命名的。当时景德镇的绘瓷艺人受水墨画名家风格影响,在白瓷上先进行水墨勾勒、皴染,再施以淡赭、花青、浅绿,着意于轻淡柔和,一改艳红浓绿风格,赢得了当时人们的青睐。浅绛彩瓷板画浅绛瓷虽然只盛行于清末至民初短暂的数十年间,但是在中国陶瓷史上却留下了清新淡雅的一笔。

  老中国文物商店近几年对浅绛彩瓷板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程门浅绛彩鸳鸯挂屏------------价格:RMB5,180,000----日期:2017-04-12

  浅绛彩琴棋书画四联瓷板画------价格:RMB1,910,000----日期:2016-09-13

  民国“汪照黎款”渔乐图浅绛----价格:RMB2,160,000----日期:2016-08-05

  王琦浅绛彩方瓶一对------------价格:RMB5,840,000----日期:2016-07-24

  王少维浅绛彩人物挂屏----------价格:RMB1,440,000----日期:2016-12-11

  近几年浅绛彩瓷板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民国浅绛彩山水瓷板画插屏------价格:RMB5,920,000----日期:2017-07-22

  王少维浅绛彩人物挂屏----------价格:RMB1,140,000----日期:2016-03-03

  金品卿浅绛彩花鸟挂屏一对------价格:RMB3,140,000----日期:2016-11-21

  民国“汪照黎款”渔乐图浅绛----价格:RMB4,970,000----日期:2016-03-01

  王少维浅绛彩人物挂屏----------价格:RMB2,470,000----日期:2017-07-10

  浅绛彩主要表现水墨画的效果,描出的墨线和色彩均较为浅薄,因此不易长时间保存。今天我们看到的浅绛彩瓷大多的色泽有所蚀落,有的面目更是漫漶不清,所以保存完好,画面清晰动人的就显得珍贵了。

  当代瓷板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呈现出风格流派日益多样化发展的特色。首先,传统瓷板画仍占据主流地位。民国时期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名家树立了文人瓷板画典范,成为后世竞相效仿的楷模。“珠山八友”等名家之后辈传人在当代从事瓷板画创作者仍为数众多,出类拔萃者不乏其人,如王锡良、汪桂英、刘雨岑、王怀俊等等。

  瓷板画发轫于唐代,初是以墓志的形式出现的,如曾有唐代越窑青瓷墓志瓷板。但在漫长的古代制瓷史中,瓷板的发展极为缓慢,这是因为,在古代制瓷技术下,瓷板的烧制是很困难的事,而在中国传统“经世致用”造物观的影响下,瓷板的实用功能很弱,以致无论官窑还是民窑均不愿意烧制。至明代中晚期时,瓷板的烧制数量有所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各类明式家具的兴起。明代中晚期是家具制作的顶峰期,特别是江南士人出于追求生活质量的需要而大量制作家具并热衷于对家具进行装饰,而瓷板成为镶嵌于屏风、床、桌等各类家具中的装饰物,这就使得瓷板的制作量有所增加并由墓志而进入家居生活当中。

  浅绛彩是清代晚期咸丰、同治、光绪时流行的一种釉上彩瓷技法。早在元代时,大画家黄公望就好以浅绛彩(淡赭色)著画。他所作的山水画气势雄伟,被推为“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之首,对明清两代山水画的影响甚大。晚清时,景德镇绘瓷艺人借鉴黄公望描绘山水的技法,以黑色釉料在白瓷上绘制纹饰,再染淡赭和少许水绿、草绿等彩,经低温烤烧而成。当时浅绛彩表现的题材除山水外,还有人物、花鸟、走兽之类。器型有壶、杯、瓶、文具、帽筒、瓷板、盖碗、盖盅、面盆、水盂、花盆等,十分丰富。

  全图用赭石,并参以水黑数色,峰头山脊,用笔浑厚,得苍劲之感,皴笔繁密,披麻皴等相施并用。画面上题记为:“一湾碧水湖如镜,三向青山列帷屏,时属壬戌(民国十一年)秋为铭卿仁翁先生雅玩,仙槎写。下钤“印”白文方印。

  至明代中晚期时,瓷板的烧制数量有所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各类明式家具的兴起。明代中晚期是家具制作的顶峰期,特别是江南士人出于追求生活质量的需要而大量制作家具并热衷于对家具进行装饰,而瓷板成为镶嵌于屏风、床、桌等各类家具中的装饰物,这就使得瓷板的制作量有所增加并由墓志而进入家居生活当中。明代瓷板以青花瓷板为多,也有五彩、斗彩及色釉等其他形式,瓷板画即从此期兴起,并且,瓷板画从家具逐渐步入建筑物,在一些建筑物中亦出现一些瓷板画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