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商铺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明崇祯青花瓷现在什么上门收购价格

时间:2017-12-06 13:48

  崇祯的青花瓷相比嘉靖、万历砂土更白润,形制更秀雅。在明末内忧外患,国力渐衰的国情下,她是如何发展出独具风格的翠蓝青花瓷器呢?

  葛士恒介绍,崇祯年间的民窑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碗类署款为‘天启年勺园制’”。他从2006年春在景德镇十八桥窑址发现的“天启年勺园制”款白瓷残片推论:“十八桥窑址是烧造米氏订造瓷的作坊窑场所在地”。同时认为,“以本品为代表的米氏订造青花瓷是明末民窑瓷器大发展之前奏,为明末文人意趣与陶瓷艺术融合之先声。”

  缸口外敞,平沿,深腹,腹下渐收敛,平底,近足处露胎,砂底无款,修胎平整无痕。品相完整,釉色白净,砂底细腻白中泛红,抚之温润如玉为岁月沉着之包浆,胎与釉衔接处火石红明显,只见胎体便知崇祯之典型。肥厚白釉之下透出上等浙青料之翠蓝色,隔着中间的釉面气泡小而均匀,似蒙上一层浅薄的雾气,柔丽温和。纹饰描绘山间麒麟大象,双勾外轮廓线填以青花晕染,颜色深浅有分,线条流畅自然,麒麟大象憨态可掬,一幅可爱灵兽的画面。

  可以说,明末的青花瓷贴切地体现出民间制瓷的高超水平。明朝禁止民间烧造彩瓷,而不禁民间烧制青花瓷,在官窑停烧的情况下,即使宫中用瓷也以“官搭民窑”的方式制作,由此民窑得到很大的发展。此外,民间兴盛祭祀丧葬婚娶,瓷器的需求量很大,这也促使了崇祯年间民窑的发展。

  这件花觚的高价成交,引起了不少收藏者对明代民窑瓷器的兴趣。一位多年从事瓷器经纪的行家指出:“1232万元的成交价是所知首件交易价格超过千万元的明代民窑瓷器,非常具有标志意义,这也说明,只要拍品品质过硬,民窑制品也能拍出高价。也给那些平常两眼只盯官窑瓷器的藏家提了个醒——无论官窑民窑,品质才重要”。

  撇口,长颈,撇足,细砂平底。花觚器型高大,胎体坚密,釉面白中微泛青,细润均净,青花色泽鲜艳,层次分明,山石云纹与人物刻画生动。流畅的行云纹、飘逸的柳树枝条、暗刻弦纹为崇祯时代的特征。花觚的形制来源于青铜孤,是盛酒器皿,随时代的转变花觚由实用器变为陈设器,也是佛前供器之一。经嘉靖、万历朝的发展,花觚造型多样化,流行民间故事、花鸟动物等题材。

  “明末民窑突破了历来官窑器图案规格化的束缚,图案纹饰多样化,各种人物故事、大小动物、道教神话等全部入画,风格写意,画法潇洒自如,令人眼前一亮。瓷土中加大高岭土的比例,一改嘉靖、万历的笨重粗糙胎体,白润致密的瓷土更显晶莹透亮,秀丽的翠毛蓝由此诞生,凝结了古代民间艺人的智慧,为清代瓷器开启良好的开端。”葛士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