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蓝也叫青金蓝,是瓷器釉色的一种;它诞生于明代宣德年间,后来工艺失传直到清康年间仿照洒蓝工艺重新开始了洒蓝釉瓷器的生产。清官窑洒蓝釉瓷器是中国工代瓷器中较少为稀少的珍贵品种之一,洒蓝釉以其特有的色彩光泽让人感到一种深邃庄重的高贵气质,在如今的古玩市场中清代官窑洒蓝瓷器是极为少见的珍稀品种之一,因此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洒蓝釉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的景德镇,之后停烧。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才又恢复生产。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
老中国文物商店近几年对洒蓝釉瓷器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雍正洒蓝釉座天蓝釉花盆------价格:RMB5,140,000----日期:2016-01-04
清乾隆洒蓝釉梅瓶--------------价格:RMB3,670,000----日期:2017-10-21
清康熙洒蓝釉五彩人物图棒------价格:RMB1,340,000----日期:2017-02-04
洒蓝釉观音尊------------------价格:RMB3,920,000----日期:2017-07-14
清康熙洒蓝釉五彩人物图棒------价格:RMB5,260,000----日期:2017-05-15
近几年洒蓝釉瓷器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洒蓝釉大盘------------------价格:RMB4,810,000----日期:2017-07-26
清康熙洒蓝釉五彩人物图棒槌----价格:RMB4,920,000----日期:2016-09-23
洒蓝釉观音尊------------------价格:RMB1,770,000----日期:2017-03-15
洒蓝釉凤纹盘------------------价格:RMB3,680,000----日期:2017-09-15
清康熙洒蓝釉开光五彩人物------价格:RMB2,450,000----日期:2016-11-03
而后者为玫茵堂珍藏,并有数次出版著录,是一件传承有序的宣德蓝釉瓷精品,但由于估价偏高(当时估价为:270—450万港元),终流拍了。另外,在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拍上,也曾亮相过一件玫茵堂珍藏的“明宣德·洒蓝釉大杯”,当时估价为800—1200万港元,终也是因估价过高而流拍。
洒蓝釉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其特点是在浅蓝色或白色釉地上呈现深蓝色不规则斑点,犹如洒落的蓝色水渍,故称洒蓝釉。洒蓝釉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正德、嘉靖时也有少量生产,但明代洒蓝釉瓷的产量很少。
雍正时的洒蓝釉,着意模仿天然青金石的色泽,釉面有较浓重的青褐色,也被称之为“鬼脸青”的。天蓝釉是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窑创烧的颜色釉名品。虽亦属高温钴蓝釉,但釉中氧化钴含量比霁蓝釉低不到1%。其釉色浅淡,恰似天空之蔚蓝,故因此得名。
而且,主要以清雍正、乾隆以及清中晚期的蓝釉瓷为多,元、明两朝的蓝釉瓷精品非常少。然而,市场上一旦出现的蓝釉瓷精品,只要估价合理,总是会受到藏家的追捧。元代霁蓝釉白龙纹菱口盘原欧洲私人收藏,2014年由中国藏家购藏交易价:1600万欧元
近日,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展览了一款乾隆洒蓝釉立粉青花花鸟灯笼尊,为清代官窑之经典品种,直径13cm,通高38cm;该瓶侈口束颈、溜肩直腹、底部圈足;造型呈直桶形,因形似灯笼,又名灯笼尊。该灯笼尊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灯笼尊器型在乾隆时较为流行,常见品种除青花外,还有粉彩、釉里红和炉钧釉等。此器制作工整,纹饰细腻,色泽雅淡,为乾隆粉洒蓝釉青花瓷之佳作。全器通施洒蓝釉,釉面晶莹,蓝、白交织相融,极尽变幻之能事。器身花鸟犹如真真物,立体感强,生动自然。
海外仇焱之先生收藏一件明宣德款洒蓝釉暗花云龙纹钵,1980年在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拍卖,成交价达370万港元。国内首都博物馆收藏一件素面洒蓝釉钵,经过文物鉴定是国家一级文物。而天津博物馆所藏这件与仇先生所藏相同,也是大陆件明宣德款完整的且带有暗花云龙纹的洒蓝釉瓷器。弥足珍贵。